众所周知,创新药的研发是一场漫长的闯关之旅,只有稳扎稳打方能厚积薄发。在港股18A中,多数企业专注于大分子生物药,鲜少有企业布局小分子创新药,因此专注创新且差异化疗法的小分子创新药和誉-B(02256)自然备受市场关注。
3月15日,和誉发布了其上市以来的第二份年报。从财报来看,公司高效的资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现金流情况能够能够很好的推动公司在研产品商业化进程。具体从数据上来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和银行结余约人民币22.59亿元,充足的现金,足够支持公司接下来数年经营活动,短期内没有融资压力。
在充沛的资金支持下,和誉也持续加大研发开支,由2019年的8150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3.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6.8%。在高研发投入下,和誉的研发管线也已经步入收获期。
(资料图)
管线进入收获期,核心产品获中美双BTD
智通财经APP通过财报发现,和誉拥有15款在研产品,其中12款产品进入IND申报及更后期阶段。创新药的研发风险主要来源于前期的不确定性,而和誉已有多个产品临床已经获得概念验证,成药确定性高,管线的风险大幅减小。
值得一提的是,和誉的核心产品CSF-1R抑制剂Pimicotinib(ABSK021)用于治疗不可手术的腱鞘巨细胞瘤(TGCT)先后获得中国药监局以及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BTD),并且针对TGCT这一适应症在中国已经进入到III期临床阶段。
在中国的创新药中,获得中美双BTD的并不多,据医药魔方统计,截止至2022年9月26日,中美同时申请BTD的品种有13个,其中自主研发的只有6个,而和誉的产品已获得双BTD,彰显了和誉的创新研发实力,可见其研发功底十分深厚。
据悉,CSF-1R 在髓细胞中表达,是肿瘤微环境的关键免疫抑制成份。许多肿瘤及炎症部位观察到了CSF-1过表达。CSF-1R在骨髓细胞(如TAMs)中表达,TAMs是肿瘤微环境 的重要免疫抑制成份。
CSF-1R 信号已被证明是巨噬细胞募集、增殖、存活及极化的关键。因此,作为各种癌症的潜在治疗方法,CSF-1R 活性抑制可能会损害TAMs的免疫抑制功能。CSF-1R抑制剂的潜在适应症可分为肿瘤和罕见病,包括治疗有症状的腱鞘巨细胞瘤、胰腺癌、结直肠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的成人患者等。
根据FIC Intelligence数据库显示,截止2023年1月6日,已上市的2款CSF-1R靶向药物中,第一三共的盐酸培西达替尼(Pexidartinib)靶向FLT3/KIT/CSF-1R,已在国外获批上市,用于腱鞘巨细胞瘤; Deciphera Pharmaceuticals的Vimseltinib用于治疗腱鞘巨细胞瘤;
尽管培西达替尼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款上市的CSF-1R 抑制剂,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提升。2019年8月,FDA 批准了全球首款腱鞘巨细胞瘤新药培西达替尼。该药是第一三共公司开发的一款小分子 CSF-1/Kit/FLT3 抑制剂,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身体机能严重受限且无法通过手术改善病情的症状性腱鞘巨细胞瘤成人患者。培西达替尼药品标签上带有黑框警告,提示医生和患者服用该药有致命性肝损伤的风险。由此可见,现有CSF-1R 抑制剂在安全性和疗效上具有改善空间,而CSF-1R抑制剂的潜在适应症众多,包括腱鞘巨细胞瘤等肿瘤以及罕见病。
对比已经获批的培西达替尼,ABSK021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抗肿瘤效果。就临床效果方面,ABSK021的Ib期ORR为68%,而第一三共的培西达替尼III期临床试验的ORR仅为38%;安全性方面,培西达替尼有致死性肝损伤等的安全性黑框警告,而和誉的Pimicotinib无明显肝毒性,Gr3/4血肌酐升高风险更低,初步数据表现优秀,后续试验结果值得期待。
站到世界舞台中央。今天,几乎没有一家生物科技企业,不渴望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但出海并不容易,2022年国内已有多家创新药企出海失败。现如今和誉的Pimicotinib已获得中美双BTD,在此认证下,和誉有望顺利出海;凭借着CSF-1R抑制剂中的best in class产品, Pimicotinib上市后有望占领全球治疗TGCT市场。
由于CSF-1R 抑制剂的潜在适应症众多,加上在治疗TGCT方面表现优异,和誉也进一步将Pimicotinib同步进行针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及其他实体瘤的研发,单独或与合作伙伴联合展开适应症拓展研究。
2021年7月5日,和誉与中国罕见病药物研发和商业化平台企业曙方医药达成独家授权协议,在大中华地区合作开发创新药ABSK021针对神经系统罕见病领域适应症的应用。
根据独家授权协议,曙方医药将获得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开发、生产、商业化ABSK021 的独家权利,适应症范围为非肿瘤神经系统罕见病,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曙方医药开发的首个适应症。其中,和誉医药将获得来自曙方医药的首付款及一系列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年净销售额分成,并保留除上述地区及适应症范围外的权利。上述合作不仅体现了ABSK021这款产品的巨大潜力,也体现了公司聚焦肿瘤业务的策略。
打造多维药物发现平台,探索BD新模式
作为国内创新性小分子药物龙头企业,和誉医药已建立一个多维发现平台,可通过进行全面癌症基因组学与筛选、计算药物化学、转化与生物标志物科学等加速产品研发。同时和誉以差异转化为基础,辅以严格的甄选以及创新驱动发现平台,研发具有潜力的临床前候选药物,公司已在16个国家及地区拥有94件授权专利(包括具有全球权利的38件许可专利)及139件专利申请。
专利数量是公司研发能力的体现,印证和誉研发实力极强。此外,和誉还建立了药物发现平台,目前公司已对逾400份癌细胞/模型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建立起逾400份生化、生物物理及细胞学试验,已完成逾20个筛查项目。已建立个内部设计及合成的包含逾 3700个分子的化合物库及个包含约1200万个分子的虚拟化合物库,以支持计算药物化学。转化与生物标志物引导研究已开发逾300 份细胞及体内模型,并已完成逾300份体内研究。
强大的药物研发能力及丰富的在研管线,使得和誉开发了新的商业模式——早期分子商业化。许多license out案例中,常见的合作的都是即将上市或者已经上市的药物,其商业化价值相对容易计算。因此和誉的早期分子商业化,无疑是一种新的变现模式。
目前和誉已开展了多起早期分子商业化合作,最近的一起是与艾力斯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和誉医药授予艾力斯新一代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ABK3376在中国(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区域研究、开发、制造、使用以及销售的独家许可,艾力斯有权在达到行权条件时选择行使海外权益,将授权区域扩大至全球范围。
同时,艾力斯将向和誉医药支付首付款、开发及销售里程碑款,合计不超过1.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96亿元),除此之外,艾力斯还将根据在授权区域内的年度净销售额在许可提成费期限内向和誉医药支付一定比例的许可提成费。
ABK3376是和誉医药独立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选择性、可入脑的新一代EGFR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可高效抑制三代EGFR-TKI耐药后产生的C797S突变,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临床前研究显示,ABK3376无论单药还是与艾力斯已上市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伏美替尼联用,都取得了积极的结果,有望成为精准治疗伴有EGFR-C797S耐药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新一代靶向治疗药物。
因此,艾力斯与和誉合作,也是看到这款药物的市场潜力,且两款药物共同销售有望产生“1+1>2”的效果。目前艾力斯组建的营销团队已覆盖30个省市,核心市场区域约1000家医院,约500家DTP药店。后续该产品上市,有望借助艾力斯日益增强的销售渠道和商业能力,实现快速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与艾力斯合作之前,和誉还与国际知名药企礼来就ABSK151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目前礼来已经参与这一项目的研发。若化合物达到商定的终点,礼来将有权进一步开发及商业化该化合物,同时将支付给和誉2.58亿美元的潜在付款及按销售额计算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这些创新药企选择与和誉合作,进一步突出公司的研发实力,同时也能摊薄和誉的研发风险,加快产品的研发进程,夯实公司的现金流,最大程度保障公司及其股东的长远利益,对提升公司整体估值水平带来积极效应。
除了目前已经合作的项目外,和誉预计未来每年也会做一些早期分子/PCC阶段的License-out,这部分业务将给公司带来十分可观的现金收入。
结语
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在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优秀的公司和产品必将大放异彩。面对众多Biotech公司应当如何抉择,其实也是需要从研发实力、BD和商业化能力、财务情况以及公司估值等多个维度综合评判方能决定。
对于和誉而言,公司在疫情反复下依旧能够持续创新研发,且在研管线进入收获期,同时进行具有行业开创性的BD,公司财务情况稳健,当前市值也远低于公司D轮融资后的估值,总的来看,和誉或许是个不错的投资标的,值得关注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