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早上八点刚过,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上店村民委员会的卫生室内,村医陈迎雪已经坐在诊位,准备好迎接村民的到来。不到四十岁的她笑起来有一双弯弯的眼睛,笑意感染着每一个人,让人很难注意到座位下方那双异于常人的腿——她其实是一名残疾人。
(资料图片)
村里来了个残疾女村医
“这两条腿都是假肢。”陈迎雪毫不避讳地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1993年6月的一个下午,放学回家的陈迎雪在每天都要经过的那条铁路专用线上,不幸被火车碾断了双腿。而从小学到高中,她学习成绩优异,最后考取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成为国内首批残疾人大学生,并选择中医作为自己的专业,成为了一名医生。
2021年,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按“一村一室(站)”原则设置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乡村医生岗位人员,昌平区流村镇积极响应,在各个村设置了9个卫生室,同年11月,陈迎雪来到流村镇上店村,成为卫生室的一名村医。在这里,她负责一些慢性疾病的监测、开药等基础工作。
“有了常驻卫生室的村医,能为村民提供很大的便利。”流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杨明说,以前村里都是赤脚医生,一周只来两次,而且每次来到村里的医生也不一样,村民一些小病往往得不到及时处理和救治,拖着拖着就严重了。现在以陈迎雪为代表的一批村医来了,村民们的健康又多了一份保障。
3月6日上午十点,陈迎雪在给村民监测血糖。
卫生室早上八点半开始看诊,没过多久,陆陆续续有一些村民来到这里,找陈迎雪开药、测血糖、量血压,而陈迎雪也对药柜里的药品、村民的健康情况十分了解,“我自己制作了一个村民基本信息表格,这样就能掌握他们的信息,平时他们有什么问题、吃什么药,我的心里都有数,也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大概的记录。”陈迎雪说。
她决定坐着轮椅在村里巡诊
刚来到村子的时候,陈迎雪注意到,村里的常住人口大部分都是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但有些老人家来就诊的频率并不高,经过询问其他村民,她了解到其实很多老人都在家里行动不便,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坐着轮椅、带着药箱去村民家中巡诊。
陈迎雪带着药箱,坐着轮椅去村民家中巡诊。
路上遇到村民反映身体情况,陈迎雪停下轮椅与其讨论病情。
“我和老伴都八十多岁了,最近我腰不好,没办法去陈医生那里看病,她就自己坐着轮椅过来了。”在村西边沈女士家门口,陈迎雪熟练地将轮椅驶上台阶旁边的斜坡,沈女士和家人就在门口等着她的到来。
沈女士的曾外孙女给陈迎雪分享零食。
薛女士拉着陈迎雪的手聊天。
巡诊结束,陈迎雪与沈女士一家道别。
“您的护腰带不要一直戴在身上,否则会让您自己的腰部失去了支撑的力量。”一进门,陈迎雪就告诉沈女士,护腰带偶尔可以戴,但不能过于依赖,随后,她又拿出听诊器和血压仪,为沈女士和老伴进一步检查身体情况,叮嘱他们一些日常服药需要注意的事情。
出了沈女士的家门,陈迎雪又坐着轮椅来到村东边薛女士家,她耳朵、眼睛都不是很灵便,但一看到陈迎雪,就拉着她的手聊起家常;“早上我吃了两个鸡蛋,还有一杯豆浆。”陈迎雪告诉她,鸡蛋和豆浆都属于高蛋白食物,按照他的身体状况,其实可以适当减量,老人不停地点头,还告诉家人,就按照陈医生的建议来做。
“我们都很相信陈医生。”薛女士的女儿告诉我们,现在陈医生一直在卫生室,还会上门看诊,虽然她刚来一年多,但对村民都非常有耐心,平时有些头疼脑热,找陈医生就很放心。
用笑容回馈生活
“陈医生,我后背好多啦!谢谢你告诉我处理伤口的方法。”村民王欢(化名)走进诊室,往陈迎雪手里塞了一把刚洗好的红彤彤的山楂。前几天,王欢后背受了伤,在陈迎雪的指导下,她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没过多久就已经痊愈了。
陈迎雪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她喜欢这个只有二百多户人家、不到一千人口的小村子,“村民们其实都知道我的腿脚不方便,平时也很照顾我。”陈迎雪说,天气暖和的时候,她会坐在轮椅上和村民们一起跳舞,有些村民来看诊的时候,顺手会带些水果、零食,之前陈迎雪过生日,还有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给她亲手制作了贺卡,还画了一张画,而这些心意,都被陈迎雪珍藏在诊桌的抽屉里。
陈迎雪向记者展示她珍藏的村民送来的礼物。
小小的卫生室,目前只有陈迎雪一名医生,每天看诊、整理药品、记录村民病情、记录账单、坐着轮椅巡诊……一个人承担着多种角色,但她丝毫不觉得辛苦,“还想再充实一下自己,考个副高职称,更好地为村民服务。”陈迎雪说。
现在,村卫生室诊室的阳台上种了许多植物,那些枝干吐露的新芽、枝头娇嫩的花朵都在告诉大家,这里有一个顽强向命运抗争、积极回馈生活的女村医。
责编:乔靖芳
主编:田茹
校对: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