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新网11月28日电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消息,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8日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各地方和各部门认真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将落实《长江保护法》,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推进长江流域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11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称,长江江豚、白鲟等都是长江中特有的大型水生生物,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晴雨表,今年7月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长江江豚也是濒危物种,这是否意味着长江禁鱼未能发挥出恢复长江生态系统的作用,如何看待长江面临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后续还将采取那些重要的措施?
刘友宾表示,物种濒危、灭绝是当前全球面临的突出的普遍性问题,越发凸显了全球采取共同行动、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被动局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9年5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也就是IPBES,发布的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75%的陆地环境,66%的海洋环境受到影响,超过85%的湿地已经丧失,全球四分之一的物种正遭受灭绝的威胁,三分之一的海洋鱼群被过度捕捞,近五分之一地球表面面临动植物入侵风险。202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结果显示,全球有41%的两栖类、26%的哺乳类动物和14%的鸟类处于受威胁状态,全球生物多样性普遍受威胁的形势还在持续恶化。
刘友宾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各地方和各部门认真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捕,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捕。2020年12月,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颁布,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长江野生物种生境得到极大改善。长江流域已建立保护长江江豚相关的自然保护区13处,覆盖了40%长江江豚的分布水域,保护近80%的种群。
调查显示,2017年赤水河率先试点全面禁捕后,赤水河鱼类资源量增加了近1倍,特有鱼类早期资源种数由禁捕前的32种上升至37种,资源量达到禁捕前的1.95倍。2020年和2021年,鄱阳湖刀鲚的资源量增加了数倍,已溯河洄游至历史上限洞庭湖水域,多年未见的鳤鱼在长江中游再次出现。在南京、武汉等长江干流江段,“微笑天使”长江江豚出现频率显著增加,部分水域单个聚集群体达到60多头,自由欢快地逐浪长江。
刘友宾表示,总的来看,实施长江重点流域禁渔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关键之举。下一步,将落实《长江保护法》,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推进长江流域珍稀、濒危物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