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辆自行车、15年、23个省、100余个城市,寻家十余载……“我是谁?”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却让“小伟”十余年苦苦追寻。
今年10月,这位自称“小伟”的男子在流浪至黑龙江佳木斯市期间被巡逻民警发现。11月2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黑龙江警方获悉,佳木斯公安民警历时近一个月,终于帮其找到失散的家人。
(相关资料图)
“我走丢了,丢了好多年”
一个月前某日深夜,佳木斯的一条高速路上,一名男子正低着头推车前行。佳木斯市公安局前进分局民警见到他后,随即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对方自称“小伟”。“我走丢了,丢了好多年,您知不知道我的家在哪里?能不能帮帮我?”听到小伟这么说,民警也是一愣。随后将其接到了派出所,并给他端上来温水和吃食,细细询问。
民警在其讲述过程中,对其身份进行了核实,发现其并未在任何网逃名单或者悬赏公告内,并根据小伟提供的信息,与多地警方进行了核实,发现他确实失忆、走失后,随即将其安置在了救助站。
15年走了100余个城市
北青报记者通过佳木斯市公安局民警,联系上了在救助站里的小伟。
小伟的声音低沉,每一句回应都比正常人慢一些,“我出过车祸,头伤了。”小伟说,车祸的具体时间记不清了,他最早的记忆是在2007年左右,自己在街头突然清醒,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身处何方。
“我问周围的人,我怎么了,他们就说我出了车祸。”小伟说,以前的事儿他完全不记得。“我的脑子糊涂了好久,慢慢的,才想起来我要找家。”“我是谁?”这个问题自那时起便不断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2008年左右,他开始找地方打零工,帮人收庄稼、搬砖,“一天三十(元)、五十(元),够我吃顿饭的就行。”小伟说,自己有了点钱,就买了个凉席和被子,大部分时间住在桥洞、公园里。
小伟说,太久前的事他记得也不是很清晰,只记得自己攒了些钱,买了辆二手的自行车,从江苏骑到浙江,又到安徽、广西、广东,然后又向北方找去。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找个零工养活自己,到处询问自己的特征是否符合当地走失的人员。他还到处问路人,“您听我的口音,像哪里人?”如果几天之后没有消息,他就攒点钱继续上路。“我的样子,估计也有四十多岁了吧。”小伟说,“我也想过放弃,但还是想再到下一个城市看看,也许下一个,就有希望了呢。”小伟说。
“终于知道你是谁了”
为了能快速帮助小伟找到家人,佳木斯市公安局多警种联动,刑侦部门依照“小伟”的信息情况在全国“团圆行动”数据库进行分析比对,但结果均不甚理想。随后刑侦联合刑事技术部门又依次进行DNA及人像比对,不放过任何一点线索和可能性,经过20余个日夜的连续奋战、数十万条数据的层层筛选对比和人工走访核实,终于发现“小伟”的DNA信息与一山东籍家族相似度极高。民警立即与该家族关联人取得了联系,其表示确实有一名亲属在2007年与正在上大学的孩子失联至今。随后经过两地DNA比对及多种手段反复调查核实,最终确定小伟正是山东籍走失男子“司源(化名)”。
警方从家属口中了解到,司源曾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安徽一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有一天司源突然失联,家里也曾经来到安徽找过几次,报过几次警。可能问的问遍了,能找的也都找过了,仍没有一点消息。
“小伟,我们找到了你的家人。”第二天一早,民警立刻带着好消息找到了小伟。在得到反复确认后,小伟跪地掩面而泣,“谢谢,谢谢,谢谢你们……”
当天下午,小伟的姐姐和父亲乘车赶到了佳木斯。一见面,小伟的姐姐就一把搂住了小伟,抽泣着说,“小弟,我是你姐。这十几年你跑哪去了,这是爸爸,你认得不?这是爸爸呀!”一旁的父亲摩挲着小伟的脸痛哭流涕,又将其搂入怀中。
当天晚上,经过其与家人一夜共叙思念,小伟第二天再见到民警时,状态已经好了许多,对这个家庭也有了一些归属感。
为了让这个家庭尽快团聚,佳木斯警方和救助站为小伟开具了临时身份证明,还联系了铁路警方,帮他买好了车票。在佳木斯公安民警的倾力协助下,11月21日一早,小伟终于登上了回家的高铁。
回家后,小伟的姐姐特意给佳木斯警方发来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家老小围坐在桌子旁,终于吃上了久违的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