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于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其中,桃龙藏族乡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唯一的藏族聚居乡,这里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冬暖夏凉、无霜期长、降水丰沛,光照充足。
聚焦农业旅游开发,破解山区“经济难”
(资料图片)
“自然环境好,就怕没人来。”北川桃龙乡宿农业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贵文介绍,桃龙乡目前面临利益联结松散、经营人才缺乏、发展渠道单一、项目资金不足、带动增收能力较弱等问题。
2020年,九成村村委会将300万财政扶贫资金以入股的形式交给桃龙乡民宿旅游合作社;村民们入股民宿旅游合作社,与四川花驿乡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将由旧宅基地改建的“花间桃龙”民宿纳入到“花间”系列品牌推广运营战略框架,形成了3:3:4(合作社30%,运营30%,运营维护40%)的利益链接机制,和“党组织+合作社专业运营商+村集体农户”的“1+2+N”发展模式。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当地合作社和运营商共同发力,确保村集体和农户获得收益。
政企携手创品牌,亮出非遗“新名片”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北纬31度附近,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传统腊肉制作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
腊肉食品的保存技艺,在羌族人手中世代流传,已有千年之久。2015年,北川老腊肉制作技艺被列入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养殖的猪喝山泉水、吃高山菜,肉质紧致细腻,所产腊肉满足现代人对营养健康饮食的需求,颇具一番山野乡趣。
2022年初,东方农道运营公司与桃龙乡党委政府及合作社根据区域优势和物产资源进行了梳理和研判,结合“北川腊肉”地标品牌,打造了“桃腊记”腊肉品牌。农道根据食材本土化原则,将传统工艺与北川县《腊肉加工技术规范标准》相结合,制定了桃腊记产品制造标准。同时,农道统筹工作落地实施细节,与合作社进行合理分工,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环节和运输,运营公司负责设计包装、品牌注册、宣传和营销等,产品质量由双方监督执行,所得利润由合作社与运营公司均分。
精益管理严控品质,打造最好的乡土味道
“气温必须低于7度,才能做出北川传统腊肉,因此老百姓一般都是立冬以后开始制作。”农创部主管邹艳平说。为确保品质优先的生产原则,严格落实制造标准,桃腊记在产量上进行了控制。传统腊肉生产最大的成本是时间,2022年桃腊记共租用三个上下两层木质结构吊脚楼烘棚,白天明火熏制,晚间小火慢熏,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腊肉的口感。同时,每个烘棚分别聘请了专人负责,保障食品安全和可溯源性。
桃龙乡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却有交通和物流的硬伤。每次发货,只能将腊肉从烘棚拉回民宿打包,再运往十几公里外的小坝乡发货,发货和运输成本颇高。针对这个难题,东方农道直接挑选成品,转运回绵阳“花间·小路”民宿统一打包发货,提高发货速度、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在产品设计方面,桃腊记以桃龙乡五个行政村为主体,将村庄名称植入产品包装,互相助力推广宣传,打造当地“非遗”新名片。
截至目前,桃腊记腊肉共销售近1800余斤,销售额约20万元。仍在熏制中的2000余斤腊肉,可以输出至东方农道运营的民宿中,让民宿成为绿色农副产品的体验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