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镇光伏发电项目集中建设片区。
大小新闻客户端12月27日讯 近日,烟台市牟平区水道镇“水融道合”党委领办联合社与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在水道镇投资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申报备案成功,水道镇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近年来,水道镇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在发展运营中,村级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发展路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逐渐显露。
(相关资料图)
为破解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难题,水道镇充分发挥镇党委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合作社为纽带,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全镇28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55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又在镇级层面由镇党委领办成立“水融道合”联合社,通过构建“党委统管、资源统筹、收益统分”机制,形成了村级合作社遍地开花、争相斗艳和联合社统筹协调、抱团发展的格局,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建立党委引领机制
聚力解决发展能力不足问题
镇党委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基础,吸收全镇28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及55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领办覆盖镇村两级的“水融道合”合作社联合社。通过研究,联合社理事长由镇党委研究、经法定程序确定,受镇党委领导。
镇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指导联合社制定总体发展和年度规划,在联合社决策重大事项前进行前置把关,并对村级社重大项目、大额支出、贷款债务等关键环节审核把关。
此外,进一步健全运营模式,联合社作为镇级层面的经营主体,对外依法规模流转土地、实施产业项目,并根据村级社实际情况,约定利润分配方式。水道镇辖区内55个自然村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各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产传统千差万别,镇党委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研判最终确定了集中整合各村集体的闲置资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绿色能源项目,并成功引进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合作。
建立资源整合机制
聚力解决发展能力不强问题
联合社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统筹协调全镇资源,破解村级合作社单打独斗、市场竞争力弱的发展困境,实现抱团发展、互促共赢。水道镇统筹资金要素,争取上级各类帮扶政策和资金支持,统一由联合社在镇域内投资建设光伏发电产业,已累计投资近1千万元建成了大规模光伏发电系统,通过规模效应极大压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资金的整体收益率,每年固定收益100万元以上;统筹生产要素,联合社通过整合本地花生产业中“合作社、农户、企业”三方资源,充分发挥“胶东大花生”的品牌效应,以联合社为依托在全镇着手打造2000亩以上的花生种植示范园区,持续发挥了优势产业的辐射作用,引导全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质增效;统筹土地要素,联合社统筹流转全镇闲置土地,以联合社的名义与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建设合同,在不影响坑塘水面、沟渠功能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水面光伏,村庄每年收到约定支付的“收益+租金”,实现了村集体长效增收。光伏发电产生的电力直接出售给恒邦冶炼股份公司,以此方式,联合社可留下价值可观的固定资产,持续产生收益,本地龙头企业也可以得到绿色清洁的能源供应,达到互利双赢。
建立双培双带机制
聚力解决发展人才缺失问题
联合社把培养乡村人才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镇党委通过联合社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在联合社内实施“双培双带”,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推行村干部与合作社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把联合社建设发展纳入农村干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在管理运营中锤炼干部、检验干部,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无人带头难题。积极把种植大户、农业科技人员等致富能手吸纳为乡村振兴合伙人,培养成村级党组织储备人才,在运营中不断识别干部、培养干部,充实到村后备人才队伍。通过“合作社+致富能手+农户”的生产方式,由致富能手包联农户,提供技术指导、销售等服务,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搭建内引外联机制
聚力解决发展助力不足问题
联合社积极搭建内引外联平台,招引项目,引进人才,培植合作社内生动力。积极把水道镇籍在外优秀老乡、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家和本土优秀人才吸纳到合作社,同时,通过技术讲座、培训、咨询、交流等形式为合作社提供服务,培育专业性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双招双引”,招引企业和新型产业落户到水道,针对成员社不同产业建立产学研基地,构建“合作社+科研单位+农户”的产业化联营运作模式。同时,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搭建人才集聚“大舞台”,为联合社发展注入活力。
通过合理引导,巧妙借力发展,水道镇党委领办联合社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光伏产业已成为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收入支柱,党委领办联合社技术支持强劲有力,产业发展健康有序,经济效益立竿见影,发展前景广阔深远。(全百惠 姚晓岩)
责任编辑:纪春艳
审校: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