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基因”为英语“gene”的音译,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的总称。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因此基因具有物质性和信息性的双重属性。有人形容基因就像是生物体的代码,有了这组漂亮的代码,生物体这个复杂的程序才能运行。基因的发现历经一百多年。1856年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发现了控制豌豆颜色和种子圆皱的遗传因子,揭示了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规律。20世纪初,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在《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基因”概念。1910年美国科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不仅验证了孟德尔的遗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还证明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建立了基因学说。20世纪40年代,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等发现,从致病力强的S型肺炎链球菌中提取的DNA能使致病力弱的R型转化成S型,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DNA是遗传转化因子。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假设,用铁皮和铁丝搭建了第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基因的化学和生物学 本质。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性状的相对稳定遗传,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对这种现象的高度概括;二是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发生随机突变,并遗传给后代产生新的性状,“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基因突变既是物种进化的内生动力,也为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路径,比如常用到的作物诱变育种,就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基因产生突变,再从中选择人类想要的性状,培育出作物新品种。来源:《科学认识转基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