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厚新
围绕“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临淄区创新探索土地全程托管服务,试图走出一条以服务规模化促进生产规模化的新路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临淄区朱台镇便是示范点之一。2021年,朱台镇整建制推广“土地全程托管”服务模式,与5000余户农民签订托管协议,年底整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
目前,朱台镇结合镇域实际,正在从引入竞争机制、保底最低效益、创新种植方式等方面,对“土地全程托管”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全力推进“吨半种粮镇”创建工作。
先行先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多主体参与。
前期,托管土地主要由一家公司“一家掌权”,缺乏市场竞争,导致托管管理粗放、产出效益不理想。面对托管出现的短板漏洞,朱台镇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市场规律,在原来的鲁供集团基础上,引入了金禾丰、寿山集团、种粮大户等多个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变“一家独大”为“势均力敌”。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托管主体实力,自主选择托管对象,进一步推动各托管主体优化托管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市场“无形手”的作用,实现托管主体“优胜劣汰”。
同时,朱台镇牵头优化前置收益垫付措施,推动保底收益的银行贷款由村集体向托管方转移,为稳产增产和收益分红打下制度基础,大大降低了村集体的经营风险。
设定保底收益、保底产量,实现最高托管效益。
农民的认可和参与是“土地全程托管”模式推广的基础,朱台镇始终聚焦以“让农民得实惠”为核心要义,以“真金白银”赢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在精准计算产出效益的基础上,对土地托管保底租金只增不减,以金禾丰公司为例,将土地租金在原来的800元/亩的基础上,再增加300元,变为1100元/亩,进一步提高了农民保底收益,实现“租金翻番”。
朱台镇以“产量红线”实现丰收保底,规定进行托管的地块,夏秋两季年平均亩产不得低于2000斤(小麦保底900斤,玉米保底1100斤)。对于未达标的托管土地,每年收货之后计算产量差额,由托管主体承担补齐差额,以保底产量实现责任约束,倒逼托管方不断提升种植管理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提高土地托管质效。同时,各托管公司相继优化托管方案,以金禾丰为例,在先期结算农民“租金+提成”的基础上,结算剩余部分村集体分红占比可达70%,真正实现了村民与村集体收益的最大化。
一村一策,创新特色种植方式。
今年,朱台镇10个薄弱村抱团发展,打造智慧菌菇方仓基地。比如,桐林村盘活5亩闲置土地,引进现代化智慧移动菌菇种植方舱30套,并配套建设冷库等附属设施。与山东农萃源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建、管、销”全程合作,实现菌菇标准化、集约化种植的同时,10个薄弱村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左右。
朱台镇西单村在完成土地流转之后,瞄准土地效益低的“痛点堵点”,萌生出向土地要效益的想法,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牵头建设了高标准现代化的蔬菜大棚产业园。首期建成蔬菜大棚47个,引进物联网自动控制、水肥一体等先进农业技术,面向村内村外的蔬菜种植户进行招标出租,并优先向村内有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承包。以种植西葫芦为例,每季可为种植户带来25万元的收益,整个产业园同时解决了150余人的劳动就业问题,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陈营村通过股权改革、深挖耕地资源,在完成“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的推广后,成立万利智慧农业合作社,将村民土地全部流转至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村民作为社员每年可获得10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陈营村整建制流转土地近1500亩,在进行统一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特色种植,由村内9名党员带头,以500亩土地作为“高粱试验田”与茅台镇酒厂开展合作,预计每亩高粱利润可达1200元,收益约60万元,年底每人可分红6000元/股。
试水土地托管“深水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2年,临淄区朱台镇33个村预计将整建制实现集体经济20万元以上,其中,超50万元以上村16个、超100万元以上村10个。
编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