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意湘

■  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机械专业二级工程师

■  国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外观专利22件,省部级奖3项


(资料图)

淳朴、沉稳、踏实,是谢意湘给人的第一印象

工作思路清晰,严谨细致;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待人诚恳,与人和善。

这是领导和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

眼前这个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讲着一口“粤式”普通话,正在作训现场为新员工讲授水力喷射切割装置原理的瘦高个叫谢意湘,来自于广东。

十五个年头的深耕细作,他不断打造、优化井控应急救援“利器”,提升中心抢险救援“战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赞誉,现已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井控抢险救援装备“行家里手”。


谢意湘与机械装备打交道始于偶然。

因为觉得机械专业通用性强,将来更容易找到稳定工作,所以高考结束那年便怀揣着一个并不成熟的机械梦,从家乡广东背着行囊来到四川大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求学。

2007年,正值川庆公司机械装备工艺二次发展节点,“专业对口”的谢意湘来到四川油气井灭火公司(井控应急中心前身),加入了这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队伍,不过不是披挂上阵直面火海,而是与在外人看来冷冰冰的机械装备结下了不解之缘。

四年时间,每天泡在数据堆里,面对浩繁的参数、枯燥的公式,此时的谢意湘对于机械、对于技术有的只是抽象的书本概念,这些冰冷的数据是谢意湘唯一能够紧紧攥在手里的、叩开专业大门的钥匙。

即使做了大量功课,初来乍到面对抢险灭火专业技术工艺和装备,谢意湘仍然毫无头绪,对于停放在训练场的大型机具各自的作用,更是一无所知。

但谢意湘知道这些都是抢险救援老前辈们的宝贝,每一次说起这些大家伙,老专家总是如数家珍。上世纪90年代那场世界闻名的科威特抢险救援灭火战役中,抢险灭火队员就是在没有专业抢险救援装备的情况下,凭借着血肉之躯冲进遍布地雷的火海,一锤子,一榔头地进行井口作业直至胜利完成灭火。

那时看着老美的专业机械羡慕啊!好几次我们就半夜趁着他们睡觉了偷偷摸到那些机械跟前,悄悄地拆下来研究构造,怕被发现还要赶着天亮给他们装回去。

老专家的一番话让谢意湘对机械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扎根四川,立足“井控”的初衷。


初入职场,融入井控团队,看见高耸的救援机具,面对师傅、同事们对井控的悉心护卫和执着坚守,有震撼、有感动,更多的却是跃跃欲试的干劲。

为了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谢意湘以强烈的求知欲一头扎进各种资料、规程、图纸之中,“如饥似渴”的向有丰富实操经验的前辈、师傅、同事们请教,结合实际工作刻苦钻研,勤思苦练,并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地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数据,点滴积累,促进自己进步成长。

也正是凭着这一股子“钻劲、韧劲”,谢意湘不断的打磨自己,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经过不懈的努力与锤炼,在较短的时间渐渐成长起来,成为了一名在井控抢险救援装备研发、技术革新的能手。

如果说1991年科威特抢险救援让我们擦亮了对标国际一流的眼睛,开启了“以先进机械替代人拉肩扛”的抢险工艺技术与机械装备的研发之路,那么2006年的土库曼奥斯曼3井抢险救援带来的则是对整个工艺技术的迭代和飞跃。

在井口切割与重建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尤其是钢丝绳加压吊装新井口的传统模式效率极低、人员面临巨大风险,迫切呼唤工艺和装备升级换代。

从2007年初重力加压重置井口装置研制方案设计开始,谢意湘每天加班加点研究模型、调整参数,设计加工,到2009年调试改进、成功实现带火演练,三年时间,240张图样,200余次试验,光是推倒重来就足足大半年。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在2009年带火实战演练训练场上,身型庞大的它作为重磅选手大显神威,成为当天最受瞩目的焦点。

看着现场老专家眼里闪动的泪花,谢意湘也激动得流下热泪。它的成功,是谢意湘团队对传统钢丝绳加压吊装新井口模式的颠覆性突破,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员近井口作业风险,更为后续远程遥控重置井口装置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是继科威特灭火之后,在抢险救援领域立下的又一里程碑!

而谢意湘,也从对井控抢险一无所知到全程参与装备设计改造,实现了自己的蜕变,技术与机械于谢意湘不再只是专业概念,它们有了更清晰的模样,更有价值的表达。


人员安全是我们抢险的首要保证!没有绝活的勇气只是匹夫之勇。

工作至今,谢意湘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抢险救援,一次次看着兄弟们义无反顾出入火海。作为技术装备设计者,谢意湘深知,性能优秀的机械和装备在现场就是兄弟们双手和大脑的延伸,能够代替他们去到最危险的地方,进行最复杂、最精确的操作。

虽然我的岗位不能冲入火海直面烈焰鏖战火魔,但我也能在紧靠现场的营房里用手中的制图软件,为他们量身打造最锋利的武器和最坚韧的盾牌。

谢意湘说,这就是他能为冲锋一线兄弟们所做的最好保护。

还记得在一次难度空前的抢险救援作业中,现场三套井口切割设备都因为高温及强气流冲蚀而损坏,兄弟们一次次试图推进作业,一次次无功而返——为了拿下横亘在抢险进程中的这只拦路虎,除了设计出新的抗高温耐冲蚀井口切割设备,谢意湘别无选择!

没有可供借鉴的图纸,没有专业的加工设备,更没有时间可以试错!在减少液压元件的设计理念基础上,整整三天三夜,谢意湘带领攻坚团队在后方集装箱里熬红了眼睛,熬得满嘴火泡,最困的时候,直接坐在电脑前睡着了都不知道。但就是这样,硬是设计出了近百张图样,创制出11种专用抢险机具。

由于缺乏加工渠道,谢意湘带领团队又一遍遍在井架废物堆里“淘宝”,现场幸存的部件、还能活动的转轴都是谢意湘们的宝贝,边设计、边修改、边制作,终于在第四天上午,最新加工完成的“伍式切割装置”在大家的期待中开赴井场。

这哈交给我们,你快回切眯一哈!

重返火场前,兄弟们心疼地劝谢意湘回去休息。可前几天站着都能睡着的谢意湘此刻却毫无睡意!在便于观察的作业后场,谢意湘紧张地时刻注视着每一次井口切割,观察着每一点火焰的变化。

终于,井口轰然倒下,谢意湘看到指挥切割的杨宁和罗卫华激动得跳了起来,怀着激动的心情,每一名兄弟都紧紧地拼命拥抱。这一刻,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煎熬都烟消云散。


作为一名井控人,抢险救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要时时铭刻于心。

谢意湘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他用汗水和脚步记录着自己的奋斗历程,全心全意地呵护着井控抢险救援的安全保障。十五年,谢意湘把他乡作故乡,在这里找到了陪伴一生的挚爱,也收获了值得奋斗不息的热爱。一次次与队友们共同经历血与火的淬炼,用召之即来诠释“逆火而行”的无畏,用每战必胜接续“烈焰丹心”的荣光。

十五年如白驹过隙,谢意湘从当初“学机械找个稳定工作”,逐步变为“无限赋能抢险救援技术装备”“让机械更有温度”。

先后参与了集团公司级、企业级井控应急救援、隐患井口及带压作业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在各项目及技改革新、难题解决、降本挖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参与了集团公司《带压作业工艺》《带压作业机》等统编培训教材的编制、标准的编写,发表了《冷冻暂堵技术在灌31井的应用》《山西ZK12-1井抢险装备及工艺技术》等学术文章。


这些年,中心每打一仗,进一大步,每经过一次抢险灭火,就会有技术革新获得成功运用,也会有新构思和新设想得到深入研究。如今,中心已形成了八大系列抢险救援特色装备,开发了十项井控抢险主体技术,实现了从“灭火作业”到“带火作业”的技术转变,完成了从“近井口”到“远程遥控”的方式升级,迈出了从“单一处置”到“多种方式”的大步。

在这个更加注重技术博弈、专业赋能的“大井控”时代,陆上油气井井喷失控抢险技术装备依然在不断的迭代升级中经历着蜕变。面对更多未知复杂工况,在毫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技术手段,突破经验瓶颈,实现队员与机械的最完美配合,这都是谢意湘将要面对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担当的精神仍在延伸。

未来,谢意湘也将继续潜心笃行在井控抢险救援装备事业上,为国家油气田勘探开发安全护航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书写“井控铁军”的光辉形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