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快速增长,是靠投资、外贸、消费这三驾马车拉动的。现在经济增速下降,是因为拉动经济的这三匹马都乏力了。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外贸要想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是越来越困难了,引进外资的前景也不容乐观,因此,要想改变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状况,就必须把扩大国内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主要以内需的增长来拉动经济。
然而,扩大内需的话已经讲了好几年了,但国内消费水平始终增长缓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问题主要出在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足上,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买的东西买不起、不敢买”。
【资料图】
“买不起”,是因为收入水平低。目前,我国有6亿人口人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或者刚刚到1000元。其中,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有5.47亿人,月收入在1000-1090元之间的人为0.525亿人。一个三口之家,每月收入不到3000元,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哪有多少余钱再去消费呢?如果这6亿人口人均月收入能达到2000元,一年增加的消费能力就达7万亿元。
此外,有许多家庭的收入虽然比低收入群体要高一些,但对于一些生活必需的消费品如住房也买不起。例如上海市居民2022年人均年收入为7.96万元,而2023年1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70965元/平方米。一个三口之家要想买一套100平方米的商品房,全家不吃不喝也要攒30年。
“不敢买”,是许多家庭虽然有一些余钱,但因为某些不可预期的问题而不敢消费。例如看病问题,人的一生难免患病,但现在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即使有医保,但遇到一些疑难危重的病,个人也要花不少钱,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面对这种情况,大家不存一些“救命钱”怎么能行?其他如养老、子女教育和万一遇到天灾人祸等问题,都使得许多家庭不敢消费。
由此可见,要想扩大消费,必须积极解决广大民众“买不起、不敢买”的问题。
首先,要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一是要改革分配收入,积极提高按劳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
二是要加大二次分配调整力度,开征利得税、遗产税、房产税等,将所得税收更多地用于救助低收入和困难群体。
其次,要加强社会保障建设。
特别是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等方面,要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特别是大病报销比例;要坚决控制房价上涨,积极建设廉价公租房;要加大养老服务配套建设,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要加大贫困地区教育建设和投资,对低收入群体子女就学加大补助等。
第三,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消费。
例如,对中低收入群体购买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进行补贴,对全体居民发放定期使用(如一个月至一年)的消费券,国有旅游景区实行免票等,鼓励民众消费。
总之,民富才能国强,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消费能力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没有广大民众消费能力的稳步提高,就没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