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又被提到了很高的高度,经济实在是很着急了。
老百姓不消费,无非是几个原因。
第一,没钱,想花钱但是没钱花。
(资料图)
第二,有钱,但缺乏消费对象,不知道有啥好消费的。
第三,对未来比较悲观,不敢消费。
所以,刺激消费一般都伴随着金融政策,简单说,就是鼓励超前消费,贷款消费。
比如贷款买车,贷款买房,都是提前透支自己的未来。
在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大家对未来预期都还比较高,觉得自己借了钱也能还得上,这个政策没什么问题。
但是这有个限度,或者说有个临界点,超过一定的限度,分期还贷的按揭压力太大,也会导致大家不敢消费。
比如这几年不少人一直说,就是因为房价太高了,所以大家压力大,所以不敢消费,是房价太高压制了消费。
那么这就有两个最基本的办法,来缓解这个压力。
第一个是打压房价,代价可能是经济增长减速,整体经济形势下滑。
一定程度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这个局面。
这几年房住不炒,用行政措施打压房价,地方上土地卖不出去,没钱,经济形势不好,老百姓也没钱。
第二个是灌水,制造通胀,用通胀来普遍提高收入,也可以相应减轻还贷压力,提振消费。
这其实是过去二十多年的基本逻辑,每个时期的人都觉得房价很高,买不起了。
但结果是每个时期咬牙买房的人,过几年一算,都是赚钱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通胀的效应。
但通胀的副作用也很明显,所以我国对灌水这个事一贯态度谨慎,不到万不得已不用。
这一点上,美国人玩得比我们明白,也比我们大胆。
经济形势不好了就量化宽松,碰上疫情了,不确定增加,就干脆无上限量化宽松。
一直放水,放到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不好转决不收兵。
灌水、放贷,确实是透支未来,提前消费,副作用很明显,但好处也很明显。
因为灌水、放贷,可以增加需求,加快经济循环速度,提振消费,增加需求。
需求上来了,工厂开工率上来了,各行各业也可以带动起来,经济形势就能好转。
从灌水的角度说,去年底到今年初,其实水是放了不少的,但消费并没有多大起色。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方面很多人哭穷,没钱消费,一方面是一部分人有钱也不消费,宁可提前还贷。
提前还贷是一个典型的对未来悲观的做法。
因为这意味着这些人找不到其它的投资渠道。
如果觉得自己提前还贷的钱拿去投资,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就不会有多少人提前还贷。
既然有钱,又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那就不如提前还贷,起码可以少给银行付点利息。
但从根本上说,仍然是分配的问题。
国家放水是为了刺激经济,但这个钱并没有雨露均沾,而是流入了少数人的腰包。
需要消费的人拿不到钱,能拿到钱的人没有新的消费热点。
两个211毕业生,工作五年,存款只有五千块钱。
你觉得她们是不想买房,不想买车,不愿意消费吗,就宁可这么消极颓废吗?
肯定不是。
因为她们的工作也只能每个月挣四五千块钱,维持基本生活就差不多了,哪有钱储蓄和消费?
但另一边是国内媒体最近不断报道这几年新增超额储蓄增加了八万亿。
这八万亿是哪儿来的?难道是五年只存了五千块钱的这种人吗?当然也不是。
所以,还是先考虑一下调整收入分配的问题吧。
而且,不是二次分配,而是一次分配,简单说,就是要让劳动的人提高收入。
这个问题不解决,放再多水也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