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旭辉的公司债这周坐了个“过山车”。
2月16日早间,旭辉公司债便开始持续走高,多笔公司债涨超30%,"20旭辉01""20旭辉02""20旭辉03""21旭辉01""21旭辉02""21旭辉03"在内的多笔债券均触发盘中二次临停;"22旭辉01"也因涨超30.97%,触发盘中临停。
至交易所债券收盘,“22旭辉01”涨近31%,“21旭辉03”涨超29%,“21旭辉01”涨超24%,“20旭辉02”涨近23%,“20旭辉03”涨超21%,“20旭辉01”涨超16%,“21旭辉02”涨超1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一日,旭辉的公司债仍持续跌势,“20旭辉01”跌超21%,“22旭辉01”跌超16%,“20旭辉03”、“21旭辉01”跌超14%,“21旭辉02”跌13%,“20旭辉02”跌超12%。“20旭辉01”盘中临时停牌。
市场猜测这或与境内债偿付与中票发行进展相关。交易所也关注到了这一异常波动,并要求旭辉做出说明。旭辉随后核查并公告:公司近期生产、经营、销售情况正常,并与多家银行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更重要的是,旭辉表明公司经营业务正常推进,会积极提升销售和回款,有序安排各项融资和还款工作,积极维护境内融资。
不安的市场
显然,公司债涨跌背后,是市场敏感情绪的传导与博弈。观点新媒体获悉,2月13日以来,旭辉集团的债券便连续多日遭遇跌幅。
市场都在疑惑,旭辉怎么了?从公开的消息上看,旭辉控股披露了一月的销售情况,但更多的,是市场上蔓延的小道消息。
“有消息说旭辉国内公司债也要重组,所以就暴跌了,昨天(2月15日)旭辉说会还,所以又涨回来一部分。”一位资本市场人士如是而言,有市场观点认为房企的资金压力仍然非常大,现在政府能够给出的帮助有限。
而旭辉一笔迟迟未到的中票,确实也引起了市场的一些不安情绪。观点新媒体获悉,2023年开年,便有消息传出,旭辉集团拟发行202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规模不超过20亿元,期限为3年期,由中债信用增进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询价区间为2.80%~4.30%;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为项目建设、偿还境内有息债务。
彼时,市场认为这笔公司债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发行,1月10日,旭辉取得中债增担保函,此时旭辉集团和主承调整询价信息,将发行时间改为1月18日,发行规模调整为不超过15亿。
但是直到现在,旭辉仍尚未完成发行23旭辉集团MTN001。
对此,有消息称中票发行推迟系征信逾期记录所致:23旭辉集团MTN001原定春节前发行,因为旭辉突然发生一笔他行表内贷款逾期,上了人行征信(据了解目前已结清并从征信消除记录),按照交易商协会要求需要履行二次上会审议流程,同时根据行内承销业务管理办法,分行也需要推动行内重新履行信用风险审查审批流程,行内外流程顺利通过后,就可以继续推动发行工作。
这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市场信心,从而引发债券价格的下跌。
境内债承诺
市场脆弱的神经犹如惊弓之鸟。
旭辉公司债价格的争夺背后,也不乏一些投资者通过时间差进行炒作。观点新媒体获悉,最近一些关于旭辉的截图在悄然流传,比如旭辉将公布关于中票发行的进展情况。
一位接近旭辉的人士则表示,公司层面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紧绷的环境下,任何消息的声量都能被无限放大。显然,更为重要的是旭辉明确表示会积极维护境内融资举措的落实。
旭辉于15日发布的公告中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债务融资在《通知》政策指引下积极落实相关要求,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本公司所有公司债券均按时、足额偿付利息,不存在违约或延迟支付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旭辉一直将公司经营业务正常推进,积极提升销售和回款,有序安排各项融资和还款工作,积极维护境内融资。
根据旭辉披露的销售情况,公司2023年1月集团合同销售(连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50.2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38.26万平方米。
此外,旭辉控股目前正推进境外债券重组方案。
市场有消息指,旭辉控股计划最早于2月底推出离岸债初步重组方案,预计3月开始与离岸债权人就重组方案进行谈判。
而旭辉此前表示,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拟尽快且不晚于2023年第一季度,向债权人及其他持份者提交全面解决方案。
观点新媒体获悉,自“金融十六条”实施以来,旭辉集团已先后与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内的多家国有银行签订银企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光大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建银国际等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