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网讯 (全媒体记者侯林)7月27日上午,位于淄川区的七河生物西楼工厂出菇棚内,刚刚获得“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称号的七河生物董事长、党委书记苏耜同,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们介绍着香菇智慧工厂的生产流程。


(相关资料图)

一波三折的种植路

“现在我几乎每天都要到出菇棚里看看,这些香菇让咱们农民走上致富增收的路,也是我们企业出国赚外汇的法宝。”手拿菌菇棒,苏耜同的内心感慨万千。

上世纪末,时任淄川区商家镇七河村党支部书记、村长的苏耜同面临村办企业改制,村民增收无门的窘境。企业不行,还能靠啥赚钱?敢想敢干的苏耜同带领100多名村民,来到烟台取经。“当时烟台苹果一亩地可以收8000—10000斤,果农收入相当可观, 是纯粮食作物的好几倍。”

带回红富士等4个品种的苹果树苗,七河村开始采用一亩园十亩田的方式推广果树种植,然而六七年的时间里,产量低、口感差等问题迟迟解决不了,村民们渐渐失去了种植信心。此间,苏耜同又带领村民到寿光考察蔬菜大棚种植,在村内建设100个大棚承包,并聘请农业专家指导。“第一年每个大棚都有5000元以上的收入,村里多数人都实现了脱贫。”这样的结果给了苏耜同和村民信心。为了鼓励村民种植,村集体在淄川城区租赁门头房用于蔬菜的销售,一时间七里村的种植业红红火火。

然而蔬菜种植赚得是辛苦钱,善于琢磨的苏耜同又到河南考察花菇种植,于2000年成立了七河村第一家有外贸权的公司“淄博七河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在无技术、无资金、无销路的情况下,从土大棚开始发展香菇产业。

执着的种菇人

“十年种植,十年赔钱。”虽然香菇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菌种技术却掌握在日本等国家,经历了近十年的摸索,苏耜同种植的香菇产量和质量依旧不高。

没有起色的种植,激起了苏耜同坚持不懈的斗志。他很快调整思路,积极与上海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和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同时,聘请国内外高级人才,实施菌种研发。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七河生物形成了近百人的研发团队,建成了食用菌种质资源基因库、菌种实验研发平台和品种筛选平台,破解了国内食用菌品种依赖国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获得国家专利21项,“七河2号、8号、9号”菌种经过推广,受到了农户的一致好评。

如今,在七河生物在国内外建成工厂(基地)20个,拥有菌种、菌棒、鲜菇及香菇脆片等多个深加工产品,其出口的菌棒销往美、日、韩等60个国家。

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随着七河生物逐渐壮大,苏耜同总想起和乡亲们一起打拼的岁月。“咱就是个地道的农民,土里刨食的日子很苦,能帮上大家一把就得尽力。”

为带动农民致富,七河生物开展以“智慧工厂+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运营模式,先后在淄川区太河镇、昆仑镇,以及沂源县刘家坡村、青岛、连云港等地建设多处香菇产业基地,吸纳带动141个村2437户4156人致富。

“我们采取‘包两头、扶中间’,七河生物负责提供香菇菌棒、产品包销并提供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做到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苏耜同说,近年来,七河生物陆续吸纳2000多个农民到企业就业,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同时,建立了七河(国际)香菇技术学校,举办技术培训班100多期,培训专业人员及农民1万余人次,向国外香菇产业基地输送200多名技术人才。

“获得‘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鞭策,身上的担子和责任会更重。”苏耜同说,未来他将与七河生物一起在国内和国外,各建立100个香菇生产基地,提供产、供、销一体的帮扶计划,利用10年时间,带动百万农民增收致富。此外,七河生物还将以每年增加300人的速度,持续培养食用菌研发和实用型技术人才,开发更多菌种以及香菇衍生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优先为农村人口、退役军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共同奔向香菇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共富梦”。

编辑:王磊        二审:王磊        终审:邹青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