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潘铎印

如何处置家里的过期药品,是许多人遇到的烦心事。目前,人们对过期药品的处理比较随意,有人选择继续服用,有人将其和生活垃圾一道丢弃,甚至有人专门回收过期药品再将其投入市场。这些做法都会带来一定的隐患,需要各方加以重视。(3月21日中国经济网)

家中储备一些常用药是有必要的,但我国家庭过期药品现象比较普遍,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过期药。近期发布的《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显示,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备有小药箱,但80%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全国一年产生过期药品约1.5万吨。如何安全妥善处置家庭过期药品,值得有关部门重视。

过期药的成分已经发生变化,不仅药效降低,还可能分解产生有害杂质,服用后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另外,大量未被及时回收处理的过期药,一旦被不法商贩倒卖“包装”,再次流入社会,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

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地方开展药品回收工作,并形成长效机制。如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自2018年起连续多年组织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活动,指定联办的上百家药店为回收点,还利用互联网打通过期药品回收的“最后一公里”。在上海,居民可以通过“上海药店”App找到附近的药品回收点预约回收。但我们也要看到,定点回收机制在一些地方仍然欠缺,在不开展回收活动时,过期药品的处置渠道,仍留下大片的空白。

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工作需要通过顶层设计纳入长效化、规范化轨道。建立过期药品回收及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对定点回收机构采取奖励、补贴等激励措施,向参与回收过期药品的群众发放抵扣券,开展折价优惠、以旧换新等活动,政府应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引入第三方力量,进一步完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扩大回收覆盖面,最大限度让过期药品通过正规渠道收回。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家庭储备药品应根据需要理性购买,对于家庭常备而非急需的药品,尽量购买单剂量包装的药品。相关监管部门应制定政策引导药企优化药品包装,在药品集采中纳入药品包装评分,如针对医院住院患者,鼓励药企生产大包装药品,在医疗机构推广包药机,为患者根据处方精准分拆药品,从源头上减少过期药的产生。

正确处置过期药品,人人有责。当前,公众对过期药的认识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药品过期后还能使用,许多家庭也没有养成定期检查、清理药品的习惯。相关部门要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公众树立合理用药理念,调动公众参与药品回收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公众养成定期清理但又不随便丢弃过期药的生活习惯,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氛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