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人理发


(资料图片)

社区日记。张文魁摄

“周姨,腿好了没有?帮您买的药好用不?”“孙师傅,楼道灯找人修好了,晚上坐轮椅出来就方便了。”3月20日午休时间,沈阳市公安局于洪分局北陵派出所民警孔笛,推开魅力之城社区警务室后门,一路小跑进小区。一路上,笑盈盈的孔笛遇到熟人就打招呼。

魅力之城社区有全市最大的公租房园区,“陌生人社会”特点突出,矛盾隐患和不安定因素较多,民警孔笛每天泡在社区里,走遍每一个角落,拓宽了社区警务的广度,用服务消弭了民怨,温暖了民心。

公租房小区聚民心需要更多非警务性接触

“公租房小区租户流动性大,如果不做实基层基础工作很容易出现各类隐患。”孔笛每天在居民区里转悠,跟着他一路走访,记者脚步得加快,否则跟不上。

孔笛负责的魅力之城社区常住居民5900余户,其中赤山阳光园公租房园区是沈阳市最大的公租房园区,有3529户。2020年刚接手公租房片区管理时,孔笛倒吸一口凉气:“当时园区有八多—— 110警情多、打架斗殴的多、酒蒙子多、失窃的多、孤寡老人多、残疾人多、不文明养犬多、前科劣迹人员多。”为了能对社区情况了如指掌,孔笛按照“楼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入户走访居民,将居民家庭基本情况、邻里纠纷、孤寡老人等信息记录在本子上。矛盾纠纷(救助)档案、走访档案、沿街门市登记簿、法治宣传册,几年下来,他记录了厚厚几大摞。

在孔笛看来,民警与群众接触,分为警务性接触和非警务性接触。所谓警务性接触,是指居民有需求找到民警,如办理证件,或报警求助等。非警务性接触,是指让群众看到警察,感受到警察就在自己身边。

“要与群众拉近关系,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需要更多非警务性接触。”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孔笛每天爬楼入户,每户居民家门口贴一个民警联系单,先后建立了80多个社区居民微信群、1.8万人的企业微信,时刻掌握辖区居民的最新动态,第一时间了解社情民意。

“治理网格”改变没人管、不愿管、管不了的混乱局面

“以前下班回来难得看到一次民警,现在孔警官每天都过来,经常能碰到。”记者随孔笛下社区时不少居民凑过来说:“下班时间是孔警官最忙的时候,入户发放反诈招贴、防火防盗手册,让我们知道,警察就在我身边。”

为规范小区秩序,孔笛找准问题点,逐一破解。他与物业进行沟通,加强保安队伍管理,在社区里招募平安志愿者,上门培训,确保新队伍能真正管理好小区的治安;对接街道、社区、物业,为小区协调、安装门卡系统、监控探头;合理规划停车位,确保停车不出纠纷,车辆安全管理有保障。一番操作下来,小区警情大幅下降。

“以前出门总担心家里被偷,如今孔警官组织平安志愿者分早中晚三班巡逻,小偷都被吓跑了,大家的担心也减少了。”平安志愿者王斌感慨地说。

由于人员多、人口结构复杂、流动性大,为确保信息准确、实时,孔笛探索“五必熟”“五到位”“五必做”工作法,将小区划分成15个治理网格,设置多名楼长,调动热心居民、物业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平安志愿者参与,让公租房网格管理全域覆盖,改变以往一盘散沙没人管、不愿管、管不了的混乱局面。

“警民连心长廊”里坐一坐矛盾纠纷说开说透

在赤山阳光园公租房园区小广场上,记者远远就看见一个木栅栏合围的长廊,上面写着“孔笛警民连心长廊”字样。

“这是为增进警民关系想到的点子,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有形的载体,把警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畅通百姓反映问题的渠道,成为解社情民意的第一现场和化解居民矛盾的场所。”孔笛介绍说。天暖和了,长廊里,居民们七嘴八舌,一直不缺话题。

如何加强小区环境整治,楼上楼下住户闹矛盾、滋生隐患,如何消解邻里间的“火药味”,孔笛一一在这里说和。居民李静与隔壁郑晓菊家因养狗闹矛盾;楼上王晖家动静大,引起楼下居民不满,这几家人总吵架,孔笛先后入户8次、在“警民连心长廊”调解6次,几家人被民警的担当精神感动。一些矛盾、纠纷大伙儿围坐在一起可以说开、说透,让小事不出园区、大事不出社区。

在“孔笛警民连心长廊”内,记者看到了反诈宣传板、政策需知、安全提示、政府通告等,仅去年,居民因为看到反诈宣传就成功避免了8起电信诈骗。

孔笛经常来长廊里搜集信息,居民反映的问题逐一登记在册,事后逐一回访,其中涉及水电气、噪声扰民、停车、养犬等问题占到矛盾纠纷的八成以上,孔笛协调多个部门、多种力量逐一为居民解决。

“我必须珍惜每一次能让群众满意的机会”

居民在哪儿,家就在哪儿,每天跟居民在一起,孔笛把“家”也搬进社区,居民有求助,他常常住在警务室。

“有的群众一辈子可能只打一次110,只会和你打一次交道,所以我必须珍惜每一次能让他们满意的机会。”孔笛说自己要做“离群众最近的社区民警”。

前阵子一天夜里,孔笛接到居民潘素菊打来的电话,老人瓮声瓮气地嘟囔:“头疼、迷糊、血压快200了。”当天住在警务室的孔笛立即跑上楼,发现老人已经出现呕吐、昏迷症状,他找来救护车送老人去医院。医生说,老人突发脑梗,再晚一步生命不保。

“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四回领进屋”,这是孔笛的口头禅。每天他带着笔记本和警务卡片,挨家挨户走访,不但摸清了辖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就连谁家老人独居、哪家生活有困难都铭记在心。

赤山阳光园公租房园区有140多名残疾人,两年前孔笛购买了理发工具,长年给特殊居民理发。周大爷笑着说:“小孔给我理了一年多发了,我腿脚不方便,下楼费劲,我都习惯他给理发了。”

晚上要下班了,孔笛的手机铃声响起:“孔警官,我要去医院看病,腿脚不行排不了队,您能帮我吗?”孔笛立马回小区,往孙阿姨家走去。“事关群众的任何小事,在我心里都是大事,居民的一个求助、一个隐患都不能疏忽放过,只有大家都心安了,我们的心才能安。”孔笛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李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