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本号讨论了团团公众号上的那篇《脱不掉的长衫?我为什么不喜欢“孔乙己文学”》。(见:不许污蔑鲁迅!“孔乙己太少、闰土太多”)
不过值得赞扬的是,这篇文章下面至少还允许一部分讨论出现,比那些爷字辈媒体强多了。
其中有一条评论质问道:“你愿意当初放弃现在职位和薪酬去做一个环卫工人吗?”
(资料图片)
团团的小编回复说,“团团始终不觉得环卫工这个岗位是最底线的岗位”,“面对就业难、工作压力大这个当下社会问题,不愿意降低要求,选择彻底放弃努力,这是不理智的”。
笔者认为,团团小编的这个回复,显然是没有社会常识和生活常识了。假如半老体衰、手无缚鸡之力的孔乙己活在今天,愿意脱下长衫、想找份环卫工工作,真的容易吗?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
第一,就目前的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而言,从事环卫工作的确是无法养家的。
各地的环卫工工资水平略有差异,但普遍来讲,环卫工的工资只能给到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个不展开说了。
所以,从事环卫工工作的,大多是当地最底层的老年市民群体,或者是随子女进城打工的老年农民,当然也有一部分是自己孤身进城打工的老年农民,而这部分环卫工居住环境极其简陋,日常生活开支已经压缩到了极限,很多就是馒头、咸菜就着开水。
目前从事环卫工工作的别说年轻人了,就是中年人都很少见。
除了一部分老无所依,只能靠做环卫工作养活自己的孤寡老人,其他老年人从事环卫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赚一点“小钱”补贴家用,减轻子女的经济压力。
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青壮年想指望从事环卫工的工资来买房、成家、养小孩,根本不可能!
第二,环卫工的工作现在也不“容易”。
今年年初,笔者就在公众号上关注讨论过郑州环卫工欠薪的问题。郑州二七区承包市政环卫的企业老板跑路,环卫工被拖欠了七个月的工资。
进一步了解之后,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
近几年,环卫工欠薪问题不止发生在二七区,不止发生在郑州,也不止发生在河南省;
环卫工普遍遭遇的不仅仅有工资很低、工时很长、劳动强度很大、工作环境很恶劣等问题,还有用工制度的不规范,环卫项目被各级老板层层转包,从而给“包工头”欠薪跑路留下了很大的便利。
第三,目前环卫工作的内卷也很严重。
这一条笔者可以拿身边的事来举例。笔者妻子的弟弟三十岁出头了,到现在还没成家,谈过几个女朋友,因为房子和彩礼的问题最终没谈拢;岳父六十多快七十岁了,为了帮衬儿子,也不得不到城里找工作。别的工作找不到,只能做环卫工。前两年是在附近的一个工业区里打扫卫生,每天工作十小时,算上周六加班,每月到手能有2400元。
然而,近两年经济不景气,很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不好找工作,于是用人单位就进来了很多五十来岁的“低龄老人”,拿同样的工资,单位能够要求他们工作更长时间,要求他们干得更卖力。后来,单位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岳父给开掉了。岳父在附近重新找工作,这样的年龄只能找到每月1300的环卫工作。
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现在已经不是青壮年愿不愿意干环卫工作的问题,而是高失业和巨大的生存压力逼着越来越“低龄”的劳动者不得不干这份原来没人愿意干的工作,而那些原本靠环卫工作补贴家用甚至养活自己的“高龄”老人却就此失业了。
所以,半老体衰、手无缚鸡之力的孔乙己假如活在今天,即便他真的愿意脱掉长衫,想找到一份环卫工的工作,恐怕也是不容易的。
一面是115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面是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延迟退休,难啊!
这样的现象是怎么造成的?
前不久,某网在B站发布了一则视频《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是无数平凡人的生活信仰》,视频中一个赤裸着上半身的男子挥汗如雨,在繁华的街道上,吃力地拉着一辆铁皮车艰难前行,视频中配上了这么一段文字解释:
一份工作干了30年,拿起棒棒的冉光辉眼睛发光,相信“下力”也可以“爬坡上坎”,这是无数平凡人守护幸福最直接的答案。
不出意外,“意外”就来了:记者拍摄这段视频的时候,镜头的近处是这位赤膊的体力劳动者汗流浃背地走在路边拉着货物,镜头的远处恰巧驶过一辆价值几十万的保时捷718。弹幕翻车之后,视频发布者就剪掉了这幅画面,眼尖的网友却发现镜头的更远处,还停着一辆更贵的保时捷卡宴……于是,整段视频就不见了。
所谓“招工难”的问题,说白了就是“钱给的不够”,甚至不够维持劳动力自身的“再生产”;而“找工难”的问题,马克思早就给出了解释,一部分人不劳而获、一部分人劳而不获的结果,必然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以及大萧条……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的,如果对贫富分化、阶层固化的局面视而不见,不去做积极的调整,所有对青年人的“鸡汤”说教,就不免沦为黄世仁训斥杨白劳、胡汉三教育潘冬子一样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