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敬城 柴剑峰

现在,各地方、各部门对文商旅农的品牌传播非常重视。这是好事情,以文为媒、以景为媒、以花为媒、以各种节会活动为媒,可以让文旅经济、美食经济、夜间经济、农副特产花果经济等,在流量引进来与销量走出去之间,一起跃动起来。

但有三个问题也要引起注意:一是要思考破解“墙内开花墙内香”这道谜题;二是要探索逐渐从“自己的花儿自己香、自己的歌儿自己唱、自己的圈儿自己赞”的局限中走出来;三是要瞄准“想谁看到、想谁听到、想谁香到”的传播期待,如何搅动包括关注流、点击流与相应的线下客流、商流、物流等的目标流量为我所用。

当前,许多地方为了营销文旅目的地与特色农产品,在当地办起了各种桃花节、梨花节、杏花节等等,既点亮了文商旅农品牌,又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但还可以尝试着往前再走一步:既要让墙内花儿开得好,又要让墙外人儿闻得到。大家都在办花花节,眼花缭乱迷人眼,我的花花如何才能独树一帜、招蜂引蝶、引人入胜,让期待中的观花赏春客源地市场能闻得到、看得见、引得来?百花争春是个大课题,花儿在怒放着争,人也要巧思着争。

事实上,为了打响文商旅农品牌,这几年县长带货卖柑橘、文旅局长直播说文旅、网红游园穿汉服……不断在新闻里、在视频里、在朋友圈子里扯动我们眼球。这种集群效应说明,相关干部越来越拼,越来越实干,以身示范,为叫响文商旅农的品牌亲自上阵。但一炮而红的几个小时的惊艳,与一哄而上的短暂跟随,让更多的后来者陷入了“自己的花儿自己香、自己的歌儿自己唱、自己的圈儿自己赞”的局限里。如何出首创、出新意、夹起第一只螃蟹,如何从跟随者变成引领者,需要拿出绣花的功夫。

所以,我们带着各种鲜花儿、红果儿、亮虫儿、新景儿……无论是走到目标城市群开推介会,还是走进都市流量汇聚地唱营销歌,都要打好提前量:我这一台戏,想谁看到、想谁听到、想谁香到;昙花一现地开一两个小时来一场,能不能达成我愿;如何才能在几天、十几天的花期、果期、虫飞期不间断地开启二次传播、三次传播,甚至N回播,持续撩动与唤醒都市人群过眼云烟般的记忆遗忘曲线。

当我们发起一场文商旅农品牌传播活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要拉开一个有目标客户群、有首创新意、有持续唤醒、有流量转化的“五觉行动”。这个以关注流、点击流,游客流、采购流,商流、物流等为梯次目标的行动,链接的是眼动、心动、手动、车动、钱包动。入人眼,才有可能动人心;动人心,才有可能引人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