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友教授这回是演砸了,恐怕今后不会有单位再请他去讲课了,巨额讲课费是挣不到了。
据百度百科介绍:陈宏友现为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作为大学副教授应该拿着一份不菲的工资。
第一、陈宏友光外出演讲挣多少“讲课费”?
【资料图】
据资料介绍,他先后应邀到全国各地给中小学校长、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高(初)三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作报告1800多场,而每次作报告,都不是义务的,而是要收取费用的。据知情人称,安徽庐江中学是花了2万块钱请来的。
有网友给他算了一笔账,就按1万元一场,1800场,就是1800万元!这笔巨额收入基本都揣进他自己的腰包。
有网友说:一边拿着财政拨款的工资,一边利用讲座赚取高额演讲费。难怪他的儿子能到国外读大学,可以找国外妞“杂交”。
第二、将外出演讲当成“走穴”挣钱,还有多少心思研究自己的本职工作?
据听过陈宏友多次演讲的知情人士讲,陈宏友的演讲内容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同一篇内容的演讲稿可以吃遍全国。
“他就是四处给学生上水课,灌输自己的低俗思想,挣着学校给讲课费,真是无耻至极!”
资料中没有说他多少年演讲1800次,就算十年以内吧,平均每年180次。这样算来他每两天就要“出台”一次,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此算来,他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在研究他的本职工作?他还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做出贡献吗?
第三、就是这样一位到处“走穴”副教授,却赢得无数的头衔和光环?
据百度百科介绍:陈宏友,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特聘专家。陈宏友曾获得安徽省高等院校首届“省级教坛新秀”、北京师范大学第十批荣誉校友(2012年9月当选)、合肥师范学院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和讽刺吗?有这么多有耀眼的头衔和光环的大学教授,却被一位中学生抢了一次话筒,就打回原形!不得不被停课接受调查。
打的是谁的脸?破坏的是谁的公信力?
人们不得不问一句:这位陈宏友是如何被评上这些荣誉的?评选单位是如何把关、审核的?
第四、花钱雇人讲课之风也该刹刹车了!
为什么讲一堂“励志课”也需要从外面请人讲?
安徽出现“抢话筒事件”,人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到那位抢话筒的学生与“放毒”的教授身上了,其实还有一种很普遍、很值得思考的现象是,有些单位动不动都要“请人作报告”。
现在不光是中小学是这样,社会上很多单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都存在着这种现象。
随便搞一个教育活动,如理想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爱岗敬业教育、感恩、励志教育等都要“请”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教授”等来讲课。
这里所谓的“请”人授课,基本上很少是义务的,大都是花钱“雇请”。
请人讲一堂课,少则花几千元,多则花上万甚至几万元都有,请来的人名气越大,头衔越高,其花费越高。花谁的钱?公款!
本人并不是一概反对请外来的“专家”、“教授”讲课,对有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讲座是可以请人来讲的,比如国际形势教育、法制教育等。
本人反对的是所有的教育活动一律请人来讲,这就有些不正常了。同时,此风也“成就”了一批像陈宏友这类的走穴演讲“红人”。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其一,这是一种“懒政”行为的表现。像安徽省庐江中学组织的这次励志教育,完全可以由学校自己的领导或老师进行授课,还可以请自己学校毕业的或在校优秀学生现身说法,进行一次生动、活泼地自我教育。难道学校的一些领导,只会当“领导”,连给学生讲一次励志教育课都不会了吗?是他们不会讲?还是不愿讲?还是懒得讲?
还有一些单位领导,将受教育的事当成是群众的事,将自己排除在外。可能他们连参加都懒得参加,更不了解演讲内容和教育效果了。
其二,凡是花的钱不是自己的,花多少也不心痛。现在的经费充足了,花起钱来就大手大脚了。花几万元从外面请一位“名人”来讲课,既显得高、大、上,又省事、省心。至于对方所讲的内容,合适不合适?他们既不审查,也不过问。只求走个形式,完成任务就完事了。至于教育的效果如何,没有人去过问。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发生“学生抢话筒”事件,该中学说不定今后还会请这位陈教授来讲课。而那位陈教授可能还会继续被人请,继续向学生放毒。
其三,是一种“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思想表现。在一些单位的领导中,总有一种““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思想在作怪。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老师,只是相信外来的老师。他们宁愿花钱请外人,也不相信自己的老师。
这种情况不仅仅在安徽省庐江中学存在,可以说在全国很多单位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政府机关和一些事业单位,每年都要举办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班、研讨班、学习班、大讲堂等,无不是请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教授”等来讲课。至于讲课内容怎么样?合适不合适?教育效果如何等,几乎无人把关、无人过问。
正是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才造成了陈宏友到处“走穴”1800余场,成为越来越知名的演讲“红人”。
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也有一大批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正能量的专家、学者等。比如:郑强教授、郭继承教授等,可惜的是这样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正能量的教授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