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铤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3月5日至7日之间。


【资料图】

“蛰”是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的意思。“割房霜为匕,天寒百虫蛰”,蛰隐是为养生。古人认为这时节冬眠的动物被春雷“惊醒”,故称为惊蛰。所谓“一夜春雷百蛰空”,便是对惊蛰时节最贴切的描述。

很久以前,惊蛰不叫惊蛰,而称为“启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农事的历书,大约成书于战国两汉之间的 《夏小正》中,便有“正月启蛰”。这四个字,还说明了“启蛰”作为节气,本在正月,雨水之前,之后才改在雨水之后,变成二月的节气了。南宋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考证:“改启为惊,盖避景帝讳”(改启蛰为惊蛰,可能是为了避讳汉景帝刘启之名)。至于时间的改变,大抵也是汉时。立于东汉时期的《张迁碑》便载有“二月震节”“阳气厥析”之语,可见当时惊蛰已经被定为二月节。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关于惊蛰是这样解释的:“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陶渊明也曾在诗中写道:“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就是说昆虫是听到春雷之后被惊醒,破土而出。

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一候桃始华:天气变暖,万物复苏,桃花在此刻悄然开放。

二候仓庚鸣:仓庚别名黄莺、搏黍、金衣公子。《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郑玄注云:“仓庚仲春而鸣,嫁娶之候也。”《豳风·七月》有:“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说的都是春暖花开之际,黄鹂鸣叫,是适宜嫁娶的时节。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雕、鹰、隼类);鸠,即布谷鸟,又名鸤鸠。节气中“化”,是变回旧形的意思,如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而节气中的“为”,如“腐草为萤”,“雉入大水为蜃”,则不能再恢复本形。古人因认知有限,在看不到鹰只能看到鸠的时节,便误会鸠是鹰变化而成。

每个节气都拥有相应的民间习俗。在惊蛰时节,民间最为重要的一项习俗即“祭白虎”。传说白虎是保护一方平安的民间神灵,但它也掌管着民间的是非判断与口舌之争。相传惊蛰时分,白虎会降临民间,查探民间是否有背后议论他人是非的事情,一旦发现就会令此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霉运连连。所以,人们为了保护自己不沾染霉运,就会在这一天祭白虎。在一些地区,还有惊蛰全家吃梨的习俗。

说到吃梨,想起一桩旧事。十余年前在京城学习,与同住的好友极为口馋,课余遍访美食。印象最深的,非是著名传统美食,非是一时风靡之作,反倒是在校园附近无意中觅得的一处梨汤。冬日的京城,寒风呼啸,那热闹喧嚣的店里,店员端来一把黄铜大壶,倒出一杯金黄滚烫的梨汤,端在手里,瞬时间幸福满满。至于在惊蛰吃梨,怕不是为了取暖,据说是因为“梨”与“离”谐音,惊蛰时分昆虫苏醒,其中的害虫可能会危害庄稼生长,人们就相信吃梨可以让昆虫“远离”庄稼,这样作物就能够茁壮成长,等秋天有个好收成。再就是惊蛰时期,天气正处于乍暖还寒时分,空气较为干燥,吃梨可以补充身体水分,增强体质以抵御疾病。

梨固然和离同音,但也和犁同音,吃梨或许就是一个象征,象征着要与漫长的冬藏说声再见,正式投入到新一年的耕作中了。

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关于惊蛰的诗歌·

惊蛰二月节

唐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观田家

唐代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拟古其二

晋 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

宋 曹彦约

启蛰候虫犹自闭,

向阳梅子自能酸。

误成严冷非天意,

说与人心作好看。

奉和御制中和

宋 杨亿

佳节更春晦,长标令甲名。

天渊摇绿浪,仙杏吐丹荣。

连皷将惊蛰,高枝已变莺。

云谣传下土,汉曲被新声。

春晴泛舟

宋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忆秦娥

宋 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夜闻警

宋 吴可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

顾我飘零岂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游景仁东园

宋 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惊蛰日雷

宋 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水龙吟

元 吴存

寿族父瑞堂,是日惊蛰

今朝蛰户初开,

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