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雨
峨边茗新村,地理位置优越,距成昆铁路复线上的峨边南站只有十多分钟车程。天气晴好时,还可远眺峨眉金顶、大瓦山等风景……目前,当地干部计划以茗新村为核心,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农文旅产业园区项目。
抓项目,抓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既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又让农村充满活力。产业发展,要找准路子再迈开步子。对于四川,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的村镇而言,不同地方,外部环境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风俗习惯等内部情况更不一样。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种则种,宜旅则旅,真正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不能因为产业发展心切,就“捡进篮子都是菜”。不经深入调查研究,盲目模仿、盲目发展产业,把不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放在当地发展,就算短时间取到一定效果,长此以往,也会因违背规律而功亏一篑。更别说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看似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及时,动静大、场面也大,却是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以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真正的矛盾和问题。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发展是一个非常“本土化”的东西,只能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理念,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具体需求进行。要既不盲目模仿也不盲目探索,既充分借鉴成功经验又不拘泥典型,才能充分把握因地制宜精髓,走出各具特色又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国家、省级层面规划是对乡村振兴的系统谋划,但对千差万别的广大乡镇而言,需要进一步找到与自身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关键点。不妨先问几个问题,比如“本地有什么”,就是村里有哪些特色、有哪些资源;“本地优势是什么”,是交通优势,还是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产业发展还缺什么”,究竟是缺人才、资金,还是缺别的?区位优势、短板缺陷等种种问题,都要提前想明白、考虑清楚、规划妥当。一步步理清思路,对接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因地制宜进行微观上的操作,才能找到适合产业发展的特色道路,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最终实现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