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甲骨文释读难度和重大意义而言,“单字10万元”的奖励真的不算多。
12月27日,河南省安阳市举行甲骨文研究与传承工作新闻发布会,为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甲骨文研究,在全社会掀起释读甲骨文的热潮,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安阳)在前期组织释读的基础上,将分期分批推出未释读的甲骨单字。对于积极参与并取得优秀成果的将给予最高10万元的资金奖励。
拿出真金白银奖励甲骨文的释读,中国文字博物馆此举善莫大焉。
(资料图片)
大部分甲骨文仍在等待被释读
中国文字博物馆“一字千金”的悬赏说明,一方面甲骨文考释在甲骨学研究、先秦史研究中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当前破译甲骨文的难度极大。因此,取得释读成果的几乎都是专业学者,普通人往往难以企及。
那么,甲骨文的释读到底难在哪里呢?
相比战国文字,甲骨卜辞语言凝练,辞例单一,缺少变化,再加上甲骨本身残断零碎,可以提供有效释读的关键辞例相对较少。殷墟甲骨卜辞是商代王室的占筮之辞,程式化严重,也不能覆盖当时所有的语言词汇。
而且,甲骨材料不像金文、简帛材料那样持续大量出土,目前很难见到大量的新材料。另外,殷商传世文献过于稀缺,没有比较充分的传世文献与甲骨卜辞材料印证,这些都给甲骨卜辞语言的理解、甲骨文字的释读带来了很大困难。
从“一片甲骨惊天下”到如今,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学者们的努力,目前甲骨文单字有4500多个,已经释读的有1600余个,大部分甲骨文仍然等待人们去释读。
目前这些未释字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某一甲骨文字表示的词,后世语言中已经消失,不再使用;另一种是某一甲骨文字表示的词,后世依然使用,但是为这个词造了一个形体结构与原甲骨文字差异巨大的字形。
另外,有一些字,学者虽然从出土的文字材料中找到了与之可以联系的形体,但无法说明其演进过程,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两者一定是一个字的早晚不同写法,这样的甲骨文也属于未释字。
以此而言,一个字10万元的奖励也并不算多,专业学者终其一生释读的字可能都寥寥无几。
通过古老的文字触摸历史
那什么样的字,可以算作真正的“已释字”?
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为“已释字”总结了几条标准:一要形体辨明,能够隶定;二要了解其在句中的文法作用,在卜辞文句中要能讲通,在殷商史的研究中能够经得起检验;三要明确其在长时期的文字演化中的形体改易的联锁、声音变化的规律、意义的引申和转变。此外,还有一条隐含的标准,就是要经得住学者们的检验,达成共识,而不能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甲骨文的释读尽管很难,但只要准备充分、时机成熟,还是有可能将其中一些字词释读出来。因为,古文字新释一般都是基于新的材料,或构形的新分析,或文字间及字词间的新联系,或相关背景的新认识等。也就是说,如果找到一些新契机,敏锐地发现关键证据,甲骨文的释读必有可观的成果。
对普通人来说,或许无法准确释读新的甲骨文,但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如果能通过甲骨文的了解和普及,形成热爱汉字、致敬文化的社会氛围,我们就能在现代激活这种古老的文字,由此触摸历史、感知文化,传承中华文脉。
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字博物馆拿出“重金”奖赏甲骨文考辨,是对传统学问的敬惜,也是对中华文明源流的一次探掘与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