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百合产业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受制于荷兰等国家主导的种球市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品种和供货时间都要“看人脸色”。如何突破百合生产技术瓶颈,实现自主培育百合种球?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花卉栽培技术岗位科学家、沈阳农业大学孙红梅教授率领团队开展百合种球培育技术研究20余年,在百合种球生产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攻关探索,成功建立了百合优质种球生产关键技术体系,一举打破国外市场垄断,部分百合种球生产可以实现国产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优质“原原种”的创制,成为百合种球自主培育的“源泉”

脱毒原始材料生产是百合种球繁育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传统组培方式以不定芽途径诱导小鳞茎,繁殖系数低、生产周期长。孙红梅教授团队创建胚性细胞鳞茎繁殖技术体系,培育出优质试管鳞茎“原原种”。

孙红梅教授率领团队经多年探索尝试,成功创制了适用于各类切花百合和多种我国原生百合的体细胞胚发生技术体系,研制出基于“体细胞胚发生”的百合高效离体再生技术,建立了胚性细胞鳞茎繁殖技术体系,实现了百合“原原种”培育质量和效率的重大突破。

优质“原原种”的创制是我国百合种球自主培育的“源泉”。辽宁省凌源市现代农业产业集团董事长杨贺告诉记者:“孙红梅教授团队创制的百合‘原原种’研发技术具有良好的技术前景,成苗系数达到传统组培方式的500至600倍。”

光有“原原种”还不行,还要让百合种球能够迅速扩繁,孙红梅教授团队创建了百合鳞片繁殖精准调控技术体系解决这个问题。百合鳞片繁殖是百合种球扩繁的常规方法,简便易行,但长期以来生产中处于“顺其自然”的生产状态,数量与质量不可控。孙红梅教授团队根据不同种类百合的特性,研发出小鳞茎数量与品质的精准调控技术体系,不仅缩短了子球培育周期,并且实现了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平衡子球的数量与质量。

孙红梅教授向记者解释说,鳞片繁殖技术精准控制了鳞片繁殖产生小鳞茎的生理状态,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如果即刻种植,则培育萌发的小鳞茎,可直接用于开花种球培养,显著缩短了种球培育周期;如果种植条件尚不具备,则培养休眠的小鳞茎,可贮藏数月再用于种球生产。控制产生的子球整齐一致地休眠或者萌发,实现对百合子球数量、质量以及生理状态的人工调控,这对于缩短种球培育进程、实现种球周年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种球质量检测简便易行,实现自主生产高品质百合开花种球

种球质量检测与评价是种球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多年来由于缺乏切实有效、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只能从外观上简单目测种球品质。尤其是百合种球具有生理休眠特性,休眠的准确评判是实现百合周年生产、提升切花品质的关键环节,是百合种球国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球“睡不着”或者“睡不醒”都给生产带来极大障碍。

孙红梅教授团队以淀粉含量作为指示因子,建立了百合种球质量快速检测技术体系,不仅提高了检测精准度,而且不需要成本昂贵的仪器设备、不涉及危险化学药品,方便易行,成本低,无毒害物质,便于培训基层工作人员,而且准确率高,可精准评价种球的生理状态、成熟程度,为自主生产百合种球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技术。

长期以来,孙红梅教授团队扎根凌源等百合主产区,深入开展试验技术摸索,不断在生产实践中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土壤改良模式、肥水管理和环境控制模式,成功实现了多种百合优质开花种球的自主繁殖。

早在20多年前,凌源市东城街道辛杖子村的张桂芬就成为全市第一批种植百合的花农,“当初在种植中遇到问题就向沈阳农业大学的专家求救,帮助我们解决解决重茬、烧叶等很多技术难题。”今年“十一”的时候,张桂芬应用孙红梅教授团队技术自繁了1万多株百合种球,自主繁育的优质百合种球萌发后植株健壮、高大,花蕾数量多,产品等级高,有利于生产高端切花产品。

张桂芬说使用自主繁育的百合种球生产切花百合不仅质量好,种球成本还降低50%以上。近三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外百合种球价格一直很高,普通品种都在3.5元至4.5元/粒,使用自己繁殖的种球,每个温室的种球成本就节约3至4万元,降低了生产成本。

服务百合产业,为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中国拥有众多的原生百合资源,这些资源抗逆性强、观赏性状独特,是国际上百合育种的重要亲本,然而目前大量原生百合资源日益减少,甚至处于濒危状态。成功建立百合种球繁殖技术体系,为我国珍稀百合资源的保存、保护性开发利用、人工繁殖以及野外回归工作奠定了基础。

自主繁育种球,在保证种球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百合生产成本。并且目前部分种类百合国产种球的质量已经超越了进口种球,体现在种球培育周期显著缩短、碳水化合物积累量显著提升等方面。未来国内花农购买国产种球,不仅可规避国外供货商的价格和品种垄断,也可在质量追溯方面更加切实可行。

成功实现种球自主生产,为国内大量从事花卉产业的农民提供了新的职业出路。长期以来,百合花农以生产切花为主,若实现了种球自我繁殖,将提供更多的花卉产业就业机会,给花农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凌源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司海静主任表示,孙红梅教授团队多年来扎根凌源服务产业,将团队的最新成果在凌源推广示范,促进凌源花卉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凌源千亿级百合产业集群。未来凌源将助力孙教授进一步深入推进百合种球生产新技术,为种球自主生产贡献“凌源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