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博看到一条视频,是一位医生回答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像俄罗斯一样被西方制裁,会怎么样?这位医生是同济医院心脏外科的一名教授,他以自己所在专业领域为例,讲了他认为会产生的影响。看完后,我内心颇有些震撼。
视频中,这位医生说,最近很多朋友和他说,俄乌打仗,西方世界疯狂制裁俄罗斯,不光是在经济领域,在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领域都有制裁。于是就有人问他,如果(万一)哪一天中国面临这样的制裁,在医疗行业会不会受什么影响。
这位医生表示,他当然不希望有这么一天,但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以他们心脏外科为例来讲,估计坚持不了一两个月,心脏外科就可以关门了。
(资料图片)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不光是大型的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其他一些手术用耗材也不少都依赖进口。
他举例给网友展示了两个比较小的东西,第一个是人造血管,主动脉夹层的时候换的人造血管,他说这个人造血管就不能国产,全部依赖进口,疫*情期间,因为欧美这个血管的出口量下降,就导致他们很多病人没法正常地去进行手术。他说,尽管传国产的科研取得突破,他听了十年了,但至今没有一个国产的上市了这样可以用的(人造血管)产品。
第二个是心脏里面不可吸收的缝线。他面前的桌上摆放了数十个这样的缝线,是主动脉夹层手术要用到的耗材。他说这种缝线也基本上没有国产,这种缝线要求比较高,韧性非常强、非常细,同时要耐腐蚀。也有人说这种缝线有国产的,但他查了一下发现是有国产的,但它的针是进口,线也是进口的,只是把它们组装在一起了。
这位医生感慨道,连这些基本的耗材都没有实现完全的国产化,需要依赖欧美国家,一旦被卡脖子了,心脏外科马上就可以关门了。他呼吁相关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要加油。
看完这个视频,第一感觉是呜呼哀哉,有些不敢相信,但想到很多技术领域,我们的不少核心技术的确都依赖于进口,又感到很痛心。
我关注的另一位知名医院大V博主@麻醉医生凌转了这条视频,他还评论到:同济心外的XX教授,这话说得挺实诚的。麻醉医生是各个科室手术都需要的人,凌医生参与的手术多得很,他也这么说,可见这个问题确实存在。
当然,也有别的角度的认识,一位神经外科的医生表示:他们也做介入,和心脏差不多,心脏介入的材料目前已经集采了,就是国产材料,价格便宜很多,马上神外的介入材料也要集采,就这一两年。所以他认为这个说法(被卡脖子就要关门)有些“危言耸听”了。
医用耗材医院医生喜欢用进口的材料和设备,主要原因是很多进口的材料和设备的确在技术上要先进一些,但也有网友认为,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这里面的利润也要更高一些。
2020年11月,国家队带量采购,出手高值医用耗材,首批即是临床用量大、价格昂贵而出名的心脏支架。集采下来,把曾经均价1.3万的心脏支架一下子降到了700元(最低的仅400元),让人们普遍地拍手称快。
这样的集采,大概就是那位神外医生说的情况了。这几年,心脏方面高值耗材、骨科一些高值耗材都有带量集采。这种集采是不是也能对国产化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呢?
最近还看到一位中医博主讲到和“科研”相关的话题,他说:去年和一个留校做科研的同学吃饭,他同学说——你不要瞧不起我们做科研的,来钱比你们做临床的容易多了。——他所谓的“科研”来钱是“容易多了”,但名不符实,这便是让人感到真切悲哀的地方。
能有什么办法呢?想想数十年前举全国之力搞“两弹一星”搞青蒿素等科研的时候,那是实打实的希望和力量。
自主研发,自力更生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