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和种质资源库……现如今,这些词汇已成为青海最美的代名词,向外界讲述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故事,展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青海代表团认为,青海的林草、湿地等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生态服务功能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清洁能源发电处于全国领跑阶段,可开发的碳汇资源潜力可观,具有发展碳汇交易的资源优势。以碳汇交易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命题。


【资料图】

澜沧江畔水草肥美,牦牛成群。人民网 杨启红摄

近年来,青海全力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四地”建设,相继启动实施了三江源、祁连山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与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7.5%,青海湿地成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各类自然保护地现已达到全省国土面积的35%左右。 

根据全国林草碳汇第三次计量分析,青海2020年林草碳汇量约占2020年全省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65%,是吸收量最为接近排放量的省区。截至目前,全省电力装机4468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4075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1.2%,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超过3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7%,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看到资源优势的同时,青海代表团也发现了青海在开展碳汇交易方面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基础研究薄弱,生态价值转化效率不高。

如何弥补短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青海代表团建议充分利用国家支持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利好政策,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对青海省发展碳汇交易领域相关工作开展给予大力支持。

青海湖畔鱼鸟共生。张皓芃摄

一是优先将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碳汇项目及青海区域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纳入全国碳市场。充分利用碳市场建立完善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二是指导开展生态碳汇价值实现长效机制探索试点研究,扶持开展森林、草原、湿地、土壤、冻土、盐碱土等碳汇本底调查、碳储量评估、潜力分析等工作,提升生态碳汇转化能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和生态碳汇项目供给动态评估。

三是鉴于青藏高原气候因素,建议延长青海生态碳汇项目的计入期。同时,建议拓宽资金渠道和支持范围,不断拓展青藏高原生态碳汇价值转化路径,推动实现生态价值经济化的转换。

(责编:况玉、刘沛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