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斌


(相关资料图)

发烧不一定是新冠和甲流,还有可能是登革热。

近日,中国已有多地报告境外输入登革热病例,症状与流感、新冠感染早期类似。已在东南亚多国引起本土流行的夏季传染病登革热病毒,较往年更早进入中国。

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提示,近期东南亚等地登革热病例数明显增加,国内已有报告境外输入登革热病例,并提醒注意防范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

针对登革热,有媒体援引世卫组织发布的用药指导称,对于轻型的登革热症,最佳选择是对乙酰氨基酚或扑热息痛;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这些消炎药的作用是稀释血液,而在有出血风险的疾病中,血液稀释剂可能会恶化预后。

感染登革热,用药要小心!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也表示,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要注意避免使用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但他也强调,推荐用药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

李侗曾介绍,一旦有蚊虫叮咬经历并且出现相关症状,需要尽快到医院感染科就诊,具体的检测确诊感染登革热病毒的方式有三个:

1、检测登革热的抗原:在流行地区确诊的方法主要是检测登革的抗原,即NSE抗原检测;

2、检测登革热病毒:另一确诊方法,进行登革热病毒RNA核酸检测;

3、登革热抗体:检测登革热抗体,是快速筛查登革热的手段。

怀疑登革热的患者,建议检测血常规,同时检测登革的抗原检测,发烧超过3天的患者,则同时检测登革抗体检测。

李侗曾说,登革热是传染类疾病,医院一般对患者采取隔离治疗。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即使疾病痊愈后,也不建议立刻下床活动。

在饮食方面建议选择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对于高热患者,应注意避免服用类似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而出现出血的症状,否则可能会导致休克而危及生命。

对于重症患者,要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和电解质平衡;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要及时向医生讲明并作相应处理,避免因为登革热再诱发慢性疾病发作。

据相关资料显示,登革热(dengue)是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传播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在我国并不多见。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该疾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由于该病是由一种名为伊蚊的蚊虫传播,所以流行的季节性较强,通常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期是7-9月份。在新流行区感染该疾病的成人较多,在地方性流行区以儿童感染为主。

李侗曾说:“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一般常见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该疾病以蚊媒传播为主,通过体液交换传播,如血液、唾液、性等也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感染登革热死亡病例绝大多数属于重型,主要是因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为3%,重症登革热病死率为最高可达5%。

李侗曾强调,防止感染登革热病毒的关键是预防、防蚊。一旦感染后一定要早发现、早就医治疗,避免拖延造成重症而给身体脏器带来其他损伤。

李侗曾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周边环境的干燥和卫生,及时清理污水,尽量减少适宜蚊虫生存的环境。尽量保持生活的地方区域清洁和干燥,对一些容易聚集蚊虫的地方可以安全使用一些规范杀虫剂。房间的门窗尽量使用窗纱,睡觉的时候借助驱蚊液或贴防蚊贴等来做好防护,外出时可以穿尽量多覆盖皮肤的衣服,少去阴暗潮湿的地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