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2月22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黄小赠表示,有的地方排污问题控制不利,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甚至都不到10%,一些地方因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重要水体,甚至是“母亲河”变成了“纳污河”。

记者注意到,此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入河排污口排查中发现,有的地方对排水直排污水直排问题控制不利,截污工作不到位。对此,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负责人黄小赠表示,这几轮中央环保督察曝光的典型案例中也发现,有的地方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甚至都不到10%,“出现这种情况的地方应该是在污染治理上做表面文章。”

“入河排污口排查中发现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污水直排,雨污混排等问题,有的地方由于管网底数不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污水管网错接、漏接、渗漏塌陷这些情况还比较普遍,导致大量污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就通过口子,小小的排污口排出来了。”黄小赠直言,有一些地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每天上万吨污水直排,导致当地的一些重要水体,甚至是“母亲河”变成了“纳污河”,群众对此意见还是比较大的。

他表示,水污染的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究其原因还是一些地方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污染治理“重面子、轻里子”,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比如说污水管网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这些方面不作为、慢作为,甚至有的地方还有一些等靠要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不能容忍的。

据悉,生态环境部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抓好三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指导督促地方以突出问题为导向,追根溯源,在这个基础上加强系统治理,强化控源截污,通过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等措施,大幅降低入河污染负荷。

二是指导各地进一步强化长江流域磷污染综合治理,深化长江经济带和沿黄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全面实施入黄支流消劣整治,组织开展2023年城市和县城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抓紧出台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及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指导各地全面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

三是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全国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精准识别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完善分析预警、调度通报、独立调查、跟踪督办相结合的机制,压实地方的主体责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