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3月28日,在位于平山县的河北民利科技有限公司的西水渣肉制品加工厂内,一条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作业。经过一系列标准化加工,一坛坛色泽亮红、肉香沁人的腌肉被生产出来。

平山县历史悠久,原汁原味美食众多,水渣沟腌肉正是其中之一。要说腌肉谁人做得最好,当属水渣沟腌肉代表性传承人樊利堂。从腌肉小面馆发展成规模化生产腌肉的大公司,近30年的时间里,樊利堂一门心思扑在了这“小小”的腌肉当中。

从小生活在西部山区的樊利堂,一年当中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这是最可以满足自己味蕾的时候。也正是在这时,在樊利堂的心里腌肉已经成为了代表家乡的味道。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樊利堂向亲戚和邻居借了5000元,与父母在县城开了第一家腌肉面馆。靠着独家配置的秘方和诚信经营,这家小面馆很快得到了人们的喜爱,收入也十分可观。

随着时间的沉淀,樊利堂家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也不断思考:“如何让大家随时吃上这美味的腌肉?如何利用腌肉带领乡亲们一起挣钱致富?”经过深思熟虑,樊利堂决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腌肉,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腌肉品牌。

说干就干,2013年樊利堂顺利注册了商标,在平山县城开设了第一个肉制品加工厂,并开始研制罐装腌肉。“当初遇到最难的问题就是生产技术的不成熟,生产的腌肉制品保鲜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先后有5000多斤猪肉因变质问题必须销毁。”樊利堂回忆说,“不过面对困难我并没放弃,而是选择继续尝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樊利堂终于将罐装腌肉试制成功,随后为使这一技术标准化,他按照国家食品安全要求,申请制定了中国第一个腌猪肉制作标准Q/XSZ0001S-2015,丰富了中国的肉制品种类,使具有平山特色腌肉顺利进入市场销售。

要想产品质量好、受欢迎,除了生产技术过硬,原材料也要有所保证。为此,樊利堂成立了平山县民利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 “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与水渣沟村、东苇园村、西苇园村等地的农户签订合作协议。

“我们免费给农户提供猪仔,同时指导他们按公司要求进行养殖,最后再按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这些猪肉。标准养殖的猪肉富含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钙等微量元素,口感上高出饲料猪一筹。”樊利堂告诉记者,“这样一来,猪肉的质量有了保障,乡亲们在公司的带动下也有了不菲的收入。”

在樊利堂的苦心经营下,水渣沟特色腌肉走出了平山县,在全国各地都大受欢迎,年收入达到500万元。难能可贵的是,樊利堂并未停下发展脚步,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走上产业融合的发展道路。他先后成立民利农仓电商平台、民利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民利南西焦有机猕猴桃种植观光基地等,通过整合平山县特色农产品资源,利用农产品集中销售和线下直推等优势,继续带动该县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们要在北京、天津等地区建立自己的网点,结合平山特有红色文化进一步提高腌肉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要继续研发出一系列新产品,争取让咱平山的腌肉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樊利堂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 李坤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