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作为北京市“大尺度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目前,朝阳区正大力开展公园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公园开放式管理,通过建公园、修绿道、拆围栏、连水系,实现公园与城市景观融合、河流与湖泊贯通,打通整个城市生态空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增绿扩容 打造绿色空间格局
把“城市建在公园中”,持续开展规划建绿、留白增绿等造林绿化工作,用绿色织补公共空间,不断实现生态扩容。近年来,朝阳区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及绿隔地区公园建设,新建改造大中小微公园绿地148处,构建了“大、中、小、微”四级公园体系。有序推动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充分利用零散地块、道路两旁、第五立面等绿化空间,宜绿则绿、见缝插绿、垂直增绿,全区城市绿地面积1.6万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400公顷,均居全市第一,初步形成“两环六楔、五河十园、多廊交织”的绿色空间格局。2023年,依托减量发展工作的持续推进,将完成约3000亩造林绿化任务的收尾建设,进一步拓展全区生态绿量;计划完成管庄兴会公园、高碑店小郊亭公园、十八里店朝南森林公园二期3个一绿城市公园,启动平房乡朝平公园、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建设工作,优化公园城市硬指标。
绿道连通 串联多类别生态空间
朝阳区依托绿道建设,串联起公园、绿地、街心花园等各类生态空间,形成衔接区域、串联城乡、覆盖社区的绿道网络。“亲水”绿道、“野趣”绿道、“繁华”绿道、“国际”绿道、“森林”绿道、“文化”绿道等不同类型绿道的建设实现了“一条绿道观朝阳”。
目前,朝阳区已建成绿道270公里。其中,北部绿道总长约130.8公里。2021年,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至望京9.5公里绿道建成,串联起奥森公园、仰山公园、北小河公园、望和公园等多处公园绿地和林地。2022年,从望京到朝阳公园的25.5公里绿道也初步建成,实现共约111.8公里绿道、滨水绿廊和慢行系统的连通,为市民营造“活力朝阳、乐享运动”的绿道系统。未来,全区将实现415公里绿道相互连通,用滨水步道、通航河道把“五河十园”绿色空间相连成片,让人们行有花香、驻有小景、闲有泛舟、品有文化。
2023年,朝阳区将启动绿隔地区公园环绿道(朝阳段一期)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全长约40公里,其中90%以上位于生态空间内,环境气候舒适宜人,移步换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体验。同时,启动朝阳区绿隔地区公园环绿道(朝阳段二期)规划编制,继续向东延伸至金盏地区和第四使馆区,与坝河滨水绿道融合衔接,形成蓝绿交织的系统生态景观和畅通便捷的绿道网络。
公园开放 加强公园与城市生态连接
朝阳区构建“全民共享、全时开放、全域连通”的公园开放格局,不断营造生态友好的城市空间,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公园城市既要使城市景观高颜值,也要让群众体验高品质。朝阳区在43处公园试点拆除围栏、护栏、围墙,打破公园与相邻绿地的阻隔,加强公园与城市的生态连接。位于望京的阜园通过“开墙透绿”,连通周边的商场、写字楼、地铁站,逐渐打造成“西竹东藤”的望京城市景观新地标。下一步,朝阳区计划再开放25个公园,开放比例超80%,总面积2100公顷,推动实现步行10分钟可进入的无界公园。完善开放式公园管理模式,加强公园与绿道结合,建设“15分钟健身圈”。
蓝绿交织 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场景
公园城市建设是整体性的生态环境建设。绿道不光要建起来,还要连通起来,提升整体性、可达性。朝阳区推动高品质的滨水绿道和公共空间建设,通过连通主要河道两岸的绿道,推动滨水步道、通航河道与绿地空间的相连相融,构建以绿为基、蓝绿交织、无界融合的空间格局,塑造公园城市的优美形态,让市民能经绿道来河边,欣赏水绿相融“无处不公园”的美景。
朝阳区以建公园的理念规划设计城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到城市发展全过程,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治理城市的方式把公园管理好,推动公园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治理主体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公众参与转变,把公园城市建设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多赢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城市与自然联结的生态环境体系。朝阳区以高品质城市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将公园城市建设打造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场景,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发展价值。
数据来源:北京市朝阳区园林绿化局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9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