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清晨的芹溪村,薄雾还未散去,太阳正冉冉升起。溪流蜿蜒而下,缓缓朝着远方奔去,沿溪而建的村屋静静沐浴在金色的朝晖里。

和往日一样,简单吃过早饭后,卢方金扛起锄头,沿着芹溪前往村口水库旁的农场。

一路上,从村口石墙上的“浙江红色火种传承地”设计到水库堤坝上近万平方米党旗,再到观景平台、火炬广场、天门水帘、七彩步道等网红打卡点,“红色文化+绿水青山”的架构下,乡村旅游产业在这里已初具规模。


(相关资料图)

穿过曲折的田间小路,看着曾经荒废十多年的石滩地摇身一变成为农场,65岁的卢方金心里满是欢喜。

作为“香溢”青创农场建设以来聘用的第一批村民之一,从平整土地、搭建大棚到育苗移栽、日常维护,他几乎全程参与,如今已成为农场的一名骨干成员。

“现在的农民和以前可不一样了,干起活来轻松多了!你看,现在种地都是‘高科技’!”卢方金说着指向农场里的智慧温室大棚。

顺着卢方金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大棚顶上的遮阳网缓缓拉开,保湿薄膜随后依次打开,大棚四周19台排风机同时启动,棚内自动灌溉设备按需开启……

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过一台手机完成。

卢方金口中“高科技”的背后,是浙江烟草商业系统“香溢帮扶”行动的重点工程之一——智慧化“香溢”青创农场建设。

“我们给农场配置了智慧化系统,通过自动控制温度、湿度、光照、风力等,实现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据台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第一书记夏仁蛟介绍,农场还融入了观光度假、农事体验等模块,为芹溪村旅游产业增加更多人气。

进入大棚,绿油油的萝卜地映入眼帘,旁边还有准备播种的番茄苗。这里的农作物都经过精挑细选,市场接受度高、经济效益好。

看着一排排长势喜人的农作物,卢方金干劲儿更足了。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时分,他仔细检查大棚里的设备后,关上门,去接在“香溢”共富工坊做工的老伴一起回家吃饭。

“这里原来是个老茶厂,荒废很久了,现在重新翻修变成了‘小工厂’,我老伴就在这里做工,一个月能挣近2000元。对我们这个岁数的人来说,以前这种事连想都不敢想。”卢方金美滋滋地说。

工坊面积不大,但明亮整洁,“党建联建聚合力 激活共富新引擎”几个字在白墙上格外醒目。

虽然已到饭点,工坊内依然一片忙碌景象。在这里,年纪最大的村民77岁,最小的也近60岁。她们乐此不疲地编制着手中的藤椅,在此起彼伏的钉枪声、谈笑声中,丝毫没有要停下的意思。

“芹溪村没有自己的产业,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是个难题。我们建成工坊后,通过‘订单分派—用工反馈—原料运送—成品回收’的闭环生产链,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新渠道。”在夏仁蛟看来,帮扶要紧盯村里的难点痛点,实实在在帮群众解决问题。

工坊负责人张春莲在一旁补充道:“一开始,我们不敢干也不会干,但是村里给我们找了专家手把手培训。现在,我们干得越来越利索,人也越来越多了,还有一些老人也加入了进来,有的干活速度比我们还快。”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香溢”共富工坊正努力作出更多尝试。目前,工坊已有村民20多名,每年可带动村民增收40万元以上,成为村民口中喜闻乐道的民心工程。

一天的忙碌过后,太阳收起了夺目光芒,暮霭慢慢沉下来,村子渐渐回归静谧,只有村里的游客中心还在加班加点施工。

路过游客中心工地时,卢方金驻足片刻,娴熟地搬起了砖。他笑着说:“我是义务工,自愿来干点活,村里早点把游客中心建好,大家也能早点享受到福利。”

“说得没错,早建好早受益!”芹溪村党支部书记卢永军指着已具雏形的游客中心说,“我们村有红色资源,而且生态也好,共富离不开旅游产业支撑,但因为资金等原因,一些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有了烟草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把‘红色+旅游+农业’的新模式在村里落地成功。”

正在火热施工的游客中心将建成“香溢”红色驿站,成为暖心便民、助农帮扶的红色阵地。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整村规划,配合村里旅游产业,建停车场、建乡村集市等,吸引更多青年回乡创业,带动全村人走向共富。”提到下一步规划,夏仁蛟语气坚定。

“香溢”青创农场、“香溢”共富工坊、“香溢”红色驿站、“香溢”乡村集市……从政策到资金、从产业到项目,在当地烟草公司的助力下,芹溪村旧貌换新颜,徐徐展开的共富画卷更加美丽耀眼、真实可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