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年来,陕西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扎实推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培育了苹果、猕猴桃、奶山羊等一批在国内有竞争力、在国际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探索出一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方法路径。然而,陕西省是西部欠发达省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潜力发挥仍有较大空间,还需要国家进一步支持,加快陕西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昝林森在本届政协会上带来了“进一步支持陕西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昝林森说,陕西省南北狭长,地貌多样,纵跨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气候带,分为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巴山区三大自然区,复杂的地貌条件和多样的气候类型,为各种生物及生态类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以占同类经济作物12%的规模实现了46%的产值。当前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规模居西北首位,反季节蔬菜省内自给率提高到70%,2022年全省蔬菜产量1953万吨,较2012年增加540.6万吨,增长38.3%。特色产业优势凸显,陕西园林水果面积由2012年的1555.8万亩扩大到2022年的1752.2万亩,增长12.6%;产量由2012年的1362.8万吨上升到2022年的1993.5万吨,增长46.3%。其中苹果产业建成了黄土高原集中优势产业带,产量达1302万吨,占全国近1/4、世界1/7。猕猴桃产业建成世界最大的秦岭北麓集中产区,面积100万亩、总产138.8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三分之一、世界四分之一。茶叶、花椒、中药材、板栗、核桃、红枣等特色产业成为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特色养殖优势明显,2022年全省奶山羊存栏达到265万只,羊乳制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5%,奶山羊存栏量、羊奶产量、羊乳制品产量等指标稳居全国第一位。秦巴山区人工养殖大鲵、林麝存塘(栏)量占全国70%以上。
陕西大部分特色产业虽具备规模和品质方面优势,但由于陕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及受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农产品加工相对落后,大部分农产品以初级农产品或初加工产品形式流通销售,产业结构层次低、链条短,稳产保供基础和产业效益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对此,昝林森提出三点具体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乡村振兴局、林业和草原局在相关项目安排优先布局、资源投放重点保障、政策措施倾斜支持,确保陕西重点帮扶县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赶上来。
二是建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产地冷藏保鲜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上进一步加大扶持,持续振兴特色产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培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提升陕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三是建议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进一步加强对杨凌示范区的支持和指导,加大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旱地农业创新发展、种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三区三高地一基地”建设,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作出更大贡献。(王京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