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只白骨顶鸡在湿地冰面上行走。钱茂松摄
(资料图)
人民网合肥2月27日电(胡雨松)近日,安徽省2022年至2023年冬季水鸟同步调查简报出炉,数据显示此次调查共记录安徽省冬季水鸟70种681528只,创历史新高。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境内冬季水鸟生存环境持续改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10只青头潜鸭在湿地上空飞翔。钱茂松摄
2023年1月3日到8日,由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牵头,开展2022~2023年安徽省冬季水鸟同步调查。本次调查共组建12支调查队,参与人员近百人,涉及安徽境内淮河、长江、新安江流域湿地单元共77个,设置调查观测点611个。据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周立志介绍,此次同步调查用相对静态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确认区域内冬季鸟类的种类和数量。
自2004年以来,安徽省连续多年开展冬季水鸟同步调查。今年记录水鸟数量超68万只,同比2021年度明显增加,创2004年以来历史新高。
2023年1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首次现身巢湖半岛湿地公园。钱茂松摄
本次调查记录冬季水鸟70种,其中还有不少属于“国宝级”。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8种,分别是白鹤(168只)、白头鹤(452只)、丹顶鹤(3只)、黑鹳(2只)、东方白鹳(4387只)、青头潜鸭(167只)、中华秋沙鸭(79只)、卷羽鹈鹕(3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分别是角䴙䴘(10只)、灰鹤(22只)、白琵鹭(5386只)、小天鹅(21590只)、鸿雁(4910只)、花脸鸭(16407只)、白额雁(5993只)、小白额雁(500只)、鸳鸯(392只)、斑头秋沙鸭(21只)和白腰杓鹬(12只)。
斑嘴鸭成了湿地最常见的野鸭之一。钱茂松摄
调查显示,安徽省内黄湖、大官湖、武昌湖、菜子湖、升金湖等湿地单元的水鸟种类或数量明显增加。周立志认为,这表明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效果不断显现,“水鸟栖息地就是湿地,安徽湿地质量高了,食物资源也丰富了,为水鸟提供了生存空间和越冬条件。”
两只青头潜鸭结伴而飞。钱茂松摄
此次调查发现,安徽省冬季水鸟仍以雁鸭类为主,占全部鸟类数量的79.14%。在观测中,调查队还发现雪雁、斑头雁等不常见水鸟,少量夏候鸟如池鹭也滞留在本地越冬,在升金湖还发现安徽省新纪录鸟种大红鹳。周立志表示,出现不常见水鸟属偶然现象,“不常见水鸟虽然不能作为判断湿地生态环境好坏的关键标准,但还是能说明省内湿地环境能满足其他鸟类的生存需要。”
在巢湖柘皋河湿地公园栖息的小天鹅。钱茂松摄
近年来,安徽先后颁布《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安徽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体制机制,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为湿地功能改善,湖泊功能修复提供有力保障。
(责编:吴西露、李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