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月27日,上海市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副市长刘多,及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闵行区、上海交通大学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介绍上海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刘多介绍,2015年“零号湾”在紧邻上海交通大学的西北角启动建设,经过不断发展,最初的“零号湾”实现“从0到1”的跨越,连同闵行区“环上海交大、华东师大”核心区域约17平方公里拓展为“大零号湾”,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单位”、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区”,并入选科技部、教育部“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名单,成为具有完整创业服务平台和成长培育生态体系的科创集聚区。
对此,记者询问,除了介绍中提到的“内容很丰富,区域的扩大”外,怎么理解“大”字,还有哪些变化?
刘多表示,从零号湾到“大零号湾”,不仅仅是区域面积的相关扩大,并不是简单地从一栋楼到一群楼、从几千平方米到17平方公里这一物理空间的扩大,而是从“创新平台”向“创新生态系统”的转变。目的就是要通过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各类主体集聚,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最终将“大零号湾”打造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的“核爆点”。
她进一步表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支持。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建立市区两级工作推进机制,发挥好各方作用,形成推进合力,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科技为支撑。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依托“大零号湾”内的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人才和资源优势,加快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机构建设和能级提升,不断增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扩大高水平科技供给。
二是以产业为牵引。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结合“大零号湾”地区优势产业特色,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发展方向,积极探索“科研+产业”的创新模式,促进市场需求、研发成果、产业供给的有效对接、高效互动,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同时,着眼于前沿技术、未来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加速培育未来先导性产业。
三是以生态为保障。从创新创业者的需求出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改革试点先行先试,为科研人员、创新主体创新创业“解绑”“松绑”;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同时,对标硅谷、中关村等世界一流创新社区,充分挖掘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紫竹及周边区域各类资源,打造高品质科创街区、科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