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来,距离夏天已经不远,“减肥训练营”愈加火爆。只要点进短视频平台就能频繁刷到那些动辄减重上百斤的夸张对比图,视觉冲击力大到很难不让人动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减肥训练营”,相关视频也多达十几万条,累计播放量破百亿,不少减肥营还会邀请明星参与宣传。但是,从媒体报道情况看,“减肥训练营”却变成了一个让人担惊受怕的代名词。

平心而论,“减肥训练营”的设计初衷是好的。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和自身形象,这促使很多人把目光投向管理身材,而“减肥训练营”的出现,以及它打出来的运动健康、科学减肥等旗号,恰好契合了一些人的健身目标。但伴随着“减肥训练营”的火爆,一些潜藏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从目前情况看,“减肥训练营”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少“减肥训练营”打着科学训练的幌子,实际却相距甚远。从报道中可以看到,诸多减肥训练营的现状都是食宿条件简陋,安全问题多发,这涉及虚假宣传、非法营销。二是训练方式不科学。长期高消耗低摄入,让学员们的身体健康堪忧,而对于教练们,“只要不死在训练营里面,都不是大事儿”。三是行业门槛过低,“只要想进场掘金,便能为所欲为”,天眼查上仅去年一年新注册的减重经营企业就多达上百家,实际上能“堪当重任”的却不多,所谓的教练连职业资质都没有。

对于“减肥训练营”这种新型行业,职能部门的规范监管还不够。如果有严格的准入条件,规范教练员、举办者的资质条件,更多强调专业性要素,及时将不合格者排除于市场大门之外,恐怕不会出现纷起捞金、泥沙俱下的混乱局面。而如果相关机构有科学的训练标准,明确减肥训练的红线,努力保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恐怕也不会出现参训者猝死、意外受伤等严重问题。加强行业监管,有效打击虚假宣传、捆绑销售等问题,改善训练营的硬件、软件条件,改变行业发展的粗放问题,消费者权益才会更有保障。

“减肥训练营”可以看作一种社会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积极产物,在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家训练营自带高流量,吸引万千目光,这说明这个行业有极大发展空间。但不无遗憾的是,粗放发展的训练营既损害了广大消费者权益,也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这种局面看似火热,其实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为长远计,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必须严把审核关,监管部门也有必要进一步规范行业准入资质、教练员从业条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让违法者付出高昂成本,让“减肥训练营”可亲可近,更好服务广大消费者,服务健康中国目标。对既已出现的问题训练营,监管部门也不妨以视频及相关投诉为线索,向上溯源,及时关停治理。

来源:光明网责编:谢春梅编审:郑阳洋终审:周健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