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王琦 特约记者冯璇 通讯员郑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年度先进单位; 

以全省第六名的优异成绩通过省创新型县市验收; 

富邦公司等七家科技企业跻身省科创“新物种”企业; 

…… 

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一直处于应城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月13日,记者了解到,目前应城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9家,回盛、富邦、恒天、益盐堂等一批企业获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支持。 

新的一年,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优秀县市”“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市”,应城市正继续提升“智”的“含金量”,着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求“智”为“指”

——点透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难题 

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加大企业技改力度,补齐产业链短板,才能助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今年1月初,湖北荷润自然日化有限公司与湖北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家庭清洁用品联合研发创新中心。 

“经过应城市科技局的牵线搭桥,公司与湖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周立新教授团队合作。”湖北荷润自然日化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卫华介绍。 

“外脑”团队将针对家庭清洁的难点、痛点,进行技术创新攻关,攻坚各种“巧板眼”,不断探索和发掘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并非湖北荷润一家如是,强化技术攻关,是应城企业界的共识。 

这个共识,源自于近年来应城市把市校企战略合作从部门工作上升到市级层面,围绕创新型县市建设顶层设计、高位推进,科技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献言献策,集思广益,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方法,丰富合作内容。 

目前,应城与10所高校进行战略合作,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院校开展互动对接,充分借智借力中、省科技政策和创新资源优势,结合应城生物农业、精细化工、盐业化工等产业基础,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使技改“金手指”一项项“点透”企业发展中种种难题。 

引“智”夯“基”

——赋智支柱产业激活内生动力 

盐,生活必需品,应城产业发展重要支柱之一,为支柱赋智,应城一直在努力。 

益盐堂(应城)健康盐制盐有限公司,有着应城盐化工产业“标杆”雅号,在创建盐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盐产品研发检测共享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省级创新平台基础上,于2020年1月获批成立孝感市首家省级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湖北省盐产业技术研究院。 

“围绕地方盐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创新团队、益盐堂、广盐华源公司、应城市政府合作共建,形成平台,为地方制盐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湖北省盐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丹枫兴致勃勃地介绍这一科技创新机构的赋智实践。 

依托研究院科研力量支撑,益盐堂(应城)健康盐制盐有限公司产品中高端盐占比达到68%以上。 

研究院与益盐堂等制盐企业就富硒植物盐制造技术进行合作转化,面向全省9家制盐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围绕重点优势特色产业,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不断稳固赋能发展之基。今年,应城将继续支持回盛、富邦、研妆、中磐粮油牵头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数字农业、生物医药、大健康、糯稻精深加工“双创”基地,着力提升平台服务效能,不断激活全市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培“智”成“金”

——加强保障转化科技成果为我所用 

早春时节,有个喜讯传来:远在非洲的一家大型肥料企业,正设法求购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项名为“砂性肥料造粒”的关键技术。 

“‘应城化’科技成果蜚声海外,这是个‘尖板眼’。”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裕笑着介绍。 

自2019年开始,公司研发部门与郑州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投入1亿元,开展砂性肥料造粒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发,在全球范围率先完成该项技术革新。 

“肥料中氮磷元素容易造粒,我们很早便解决了钾的造粒问题,而钙镁硅等中量元素的造粒,一直是个国际性难题,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在研发,此前也一直没突破。”刘裕介绍,2021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后,这项技术进入转化量产期,年产20万吨砂性肥料产业化大型装置于去年底投产达效,实现科技成果“应城化”。 

科技成果“应城化”的背后,是各项保障到位: 

——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创新型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形成全域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格局。 

——向上积极争取中省支持科技创新项目,一季度申报省重点研发项目5个。 

——出台激励科技创新“黄金十条”若干措施和“人才十六条”等实施意见,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奖补力度和覆盖面。去年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2亿多元。 

…… 

措施实,干劲满,步调快,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应城步履生风,“智”在必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