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美国为什么要打压TikTok?


(相关资料图)

问题2:TikTok在美国的竞争同行是否从中推波助澜?

问题3:TikTok在美国两党政治中大概是个什么地位角色?

问题4:既然TikTok的年轻用户大多是偏向左翼/民主党的,那民主党为什么要跟着共和党制裁TikTok?

问题5:那么,美国政客打压TikTok的本质考虑是什么?为何搞得“吃相”如此难看?

(以上为上篇:《美国打压TikTok的终极考虑,及“吃相”难看之故》)

问题6:TikTok在美国政客/政府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存在?

答:“5.0”媒体!

当今世界,意识形态及舆论的主战场转移到了社交媒体平台——尤其年轻的一代人,主要通过社交媒体获取各种信息。以中国为例,年轻人很少会看报纸、杂志和电视了,就是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头条等平台获取资讯,信息来源丰富且离散,内容高度碎片化,形式体裁极为多样化——一篇公众号,一条微博,一个朋友圈,一个标题党新闻图片,一则短视频,甚至只是一个来路不明的图片或对话合集,都是传播形式。传统媒体没有消亡,只是转战社交媒体平台,在上面与各种新媒体(许多其实是自媒体)争夺用户的“头脑占有率”(mindshare)及影响力份额。

基于此,在2019年末香港黑暴运动期间,笔者写过一篇文章《升维才能反击——媒体和文宣的维度与格局》。在这篇文章里,试将媒体分为多个不同的“级别”和“维度”。

这个“维度”是从多方面来说的:

——媒体/平台的背景:往往会影响媒体/平台的独立性、公信性;

——传播体裁与形式:例如传统严肃媒体更习惯于深度、大段的视频与文章,新媒体则习惯采用更加简洁、简短、轻松、甚至带有娱乐性、深入大众的传播方式;

——响应速度和节奏:自媒体响应速度很快,因为不苛求形式和质量;传统严肃媒体为保质量和准确,往往会牺牲速度;

——数量:传统严肃媒体数量很少,而新媒体(如果还能称为“媒体”的话)的数量在理论上是无止境的——任何人做一个图片发到群里,就可以获得传播,成为一个信息源,并影响人们的看法。在各种新形态媒体、内容、信息源的包围下,传统媒体虽然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奋战,但影响份额是下降的;

——模式:“自营”vs“平台”、“内容”vs“渠道”、“运动员”vs“裁判”: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机构媒体还是个体媒体,都是直接的“内容”发布者,不妨将其模式称为“自营”。大一点的媒体可以通过邀请访谈嘉宾、专栏作家等方式,提供更多样化的内容,但终不改其本质。社交媒体平台不同,是纯粹的“平台”和“渠道”,拉一个网站,弄一个app,大家来唱戏。当今世界不同了,社交媒体平台的能力极大,为了流量最大化,它可以向特定的人群推送特定信息。伴随“平台/渠道”做大,其能力和影响力实质上已经超过了“自营/内容”,成为真正的主导者。也就是决定比赛胜利的是“裁判”而非“运动员”。

在新时期里,媒体(含平台)的“维度”越高,穿透力越强,覆盖力越广,影响力越大——也许它还不能主导“关键少数”(即精英及决策者),但已经可以左右舆情。

下面回顾一下当时写的几类媒体:

1.0媒体——政府媒体、官方媒体,即传统的“喉舌”;

1.5媒体——准政府媒体/官方媒体,由政府资助,协助政府宣传,但呈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2.0媒体——独立媒体,其中有政府资助的媒体(反过来也会骂政府),也有民间媒体;

3.0媒体——各种民间的新媒体、自媒体;

4.0媒体——政府为了特殊的宣传/传播目的设立、运营的自媒体,呈现为独立/民间自媒体。之所以称为4.0,是因为政府有经费、资源和系统能力。

1.0~4.0媒体都是“运动员”,要依托社交媒体平台运行,最后无非还是转化成一些具体的内容发布者和账号。要突破4.0媒体,就要把社交媒体平台也纳入,自媒体和平台共谋,一起进行宣传。

5.0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直接“下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议程和宣传目的,社交媒体平台会有意识地向用户群体推送特定的信息。

这篇文章是在2019-2020年香港黑暴运动时写的,当时已经可以看到中国与西方高维舆论战的雏形,文章是从中国政府视角出发的。

实际上,所谓5.0媒体的核心,是平台/渠道与内容发布者是否发生“共谋”,是否共同推进特定的政治议程。这里,政府背景并不是必要条件。例如,美国现在已经有几个保守主义/右翼/MAGA的社交媒体,除了Trump创立的Truth Social外,还有Gab、Parler等。这些平台当然都会对用户推送右翼/MAGA的信息——包括右翼/MAGA团体专门设立的账号的信息,这自然使得他们具备了5.0媒体的特征。

但这些平台的缺点是政治取向太明显——一看就是保守主义/右翼/MAGA的,缺乏独立性,左翼/自由派/民主党的人根本不会上这些平台,所以这些平台不会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但这些社交媒体是可以实现在保守派/右翼/MAGA的细分阵营(“泡泡”)里推送特定的议题、候选人的。翻译一下:这些平台的维护者特别想推谁,就可以和特定的账号和群组合作,进行定点推送,进而影响右翼MAGA运动内部的政治议程。

真正的5.0媒体,或者真正有作用的5.0媒体,是具备独立性、面向广泛群体,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社交媒体。

在这篇2019年的文章里,作者指出,美/西方心目中的TikTok,可能就是这么一个平台——即便它暂时还不是这么一个平台,但有可能被发展成这样的平台:

——与中国政府有秘密的联系;

——会系统性并隐秘地推送一些符合中国政府议程、目标、价值观的内容、信息,并且这些内容、信息可能就是中国政府直接或间接准备的;

——另外,会系统性并隐秘地抑制一些不符合中国政府议程、目标、价值观的内容、信息;

例如,他们可能会认为,在中美地缘政治及意识形态博弈上的关键问题(例如台湾、香港、政治制度等),以及美国国内政治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上,TikTok都可以被用作某种手段。

这些当然止于美国政客脑海里的阴谋论——而且他们还没有系统地把这个想法勾勒出来。他们只是隐约觉得TikTok以后可能会不对劲,所以想先下手为强,提前将它灭掉。过程之中,就顾不得“吃相”难看了。

问题7:“5.0媒体”往上,是否还有更加“高维”的媒体?

站在今天,对未来可能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未来媒体的“升维”,一定是和GPT等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结合。

GPT可以直接给宣传赋能,生成文案/图片/视频。但这还不够。高维媒体还需要与平台结合。所以,所谓“5.0媒体”再往上,可能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特征:

1)拥有一个流量巨大、受众广泛、呈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但实际上旨在推动特定政治议程及目标的社交媒体平台;

2)该社交媒体平台会系统性地向用户推送符合特定政治议程与目标的内容信息;

3)除社会自发内容信息外,平台还会系统地推送由相关政府 及/或 政治组织为了满足特定的政治议程专门制作,以民间自媒体形式对外发布的内容信息;

4)该社交媒体平台还会系统性地对不符合特定政治议程与目标的内容信息“限流”,及其他抑制手段;

5)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主导”:GPT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是内容信息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量的高质量生产原始及衍生的内容及信息;二、批量进行高质量的跟帖、评论,建立社区,营造共识,维护舆论场。(现在也有负责传播消息机器人/bots,只不过质量还不够,等待被AGI赋能提升)。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们上社交网络,会看到一大堆的内容和讨论。内容是机器人创建的,跟帖讨论的也是机器人。而且所谓讨论,其实是机器人和机器人的对话:有负责唱反调的机器人,然后再安排正面导向的机器人将其驳倒,最终形成共识,构建一个看似生机勃勃的舆论场。

AGI发展成型,穿越“奇点”,少数掌握能力和资源的人就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影响舆论了。

问题8:回到TikTok被打压事件,比较一下中美针对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框架?

我们发现,中国的互联网监管,从一开始就遵循这些理念:

——“国家安全”/“国家总体安全观”;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观”;

——“网络主权”/“信息主权”;

——“底线思维”。

尽管很多具体提法是渐进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但从一开始,中国就秉持这些大的原则。我们始终将互联网看作一个生态,一个意识形态场,始终从安全意识和底线思维出发。

美国的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在中国内地一直是使用受限的——包括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WhatsApp、Discord、Snapchat、Reddit等。

但中国和美国的监管“框架”不同。

美国框架——

缺乏网络主权、总体安全观、网络生态之类的顶层概念,因此只能一事一议进行(ad hoc),针对具体国家背景、具体行业企业,基于具体的技术理由出击,尝试封堵其在美国的运行。

中国框架——

笔者理解,中国在互联网科技领域常年是落后于美国的;美国拥有资本、技术、经验,拥有全球最大的平台企业,同时还有强有力的内容及文化软实力做支撑。美国平台在1990~2000年代进入中国,基本就是收割态势。中国是守势,只能给自己构建一个“保护伞”,“防御网”,设法抵御外来影响。(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了自己的互联网产业)

中国框架的特点:

——从一开始就落在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底线思维等,是顶层思维;

——专注于特定领域,及思想政治及意识形态;

——但也包括非政治领域,例如黄赌毒和暴力也是不能接受的。中国的监管体系旨在营造正向、健康的网络环境;

——监管体系不是针对个别国家、特定国家的;

——监管体系也不是针对个别企业的,甚至,本质上对国内/国外、公有/非公有企业一视同仁,大家都得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目的在自我保护,闭环管理,本质上是“防御性”而非“攻击性”的

——属于“弱管理”,允许“灰色区间”的存在,同时不会发展出“长臂管辖”的逻辑。

但只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尊重中国的政治制度及意识形态底线,尊重中国的数据安全,外国平台在中国是可以运营的。前面所有的这些美国社交媒体其实都可以在中国运营。只是他们自己会倾向于退出。

也并非都退出了。举个例子,搜索引擎,很多人继续使用微软的Bing必应。

另外,中国是有明确监管逻辑和边界的。例如你可以在中国做电商。就大的美国电商平台而言,亚马逊一直存在,只是因为不适应中国市场,没做起来。就前些年,笔者还习惯用亚马逊买书,直到亚马逊最后基本退出。中国则发展出了“自己”的亚马逊——京东。

而在今天的政治环境下,同样一家中国背景的电商公司,或者搜索引擎,假设真的在美国做得比较大,会不会被打压?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美国政客仍然会寻找各种技术理由,对中国企业实施打压。

而且,美国有可能搞出“长臂管辖”。举例,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行还不够,如果冒出个什么事件,哪个美国人(US Persons)在美国国内或国外,直接或用代理访问TikTok,获得信息,结果触发了一个什么事件,美国政府可以出来处罚TikTok。这方面美国人的想象力无穷。中国则不可能朝这个方向发展: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因为这不符合我们的价值和逻辑。

问题9:最后,能否结合“升维媒体战”、“意识形态战”,说说中美博弈格局?

在今天,都已经是“明牌”了,摆在台面上。

中国:

中国的监管体系是总体安全观、网络主权、底线思维出发的,从“根儿上”早已“消灭”了美国的社交媒体平台,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

如果美国要对中国发动信息战、舆论战,那只能将他们的自媒体(包括AGI驱动的自媒体)部署到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而这些平台都受到政府强管理、闭环管理,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立即应对。

早些年,有的人可能觉得我们的防御体系太保守了。现在看,提前谨慎布局是对的。

美国:

美国政客现在的计划,就是先咬定TikTok是一个中国安插的“高维”“特洛伊木马”,把TikTok在美国拿下再说。

剩下美国自己的平台,就是对中国背景的媒体、账户、信息源等严防死守。我们前面分析了美国社交媒体的政党属性,似乎都是偏左翼的,但在中国问题上,他们和右翼是一样的。这一点,在2019-2020年的香港黑暴运动里早就充分体现:在Twitter、YouTube这些平台上,支持中国政府视角的内容很容易被限制、删帖;“活人”很容易也被打成“机器人”销号。这些平台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言论自由可言,都是美/西方对华舆论战、信息战的一部分(所以才引发了笔者2019年这篇文章)。

但美国政治与社会的基础框架是自由、开放,限制政府权利。美国的选举政治也早已不是共识导向,而是营造并利用撕裂。政党政治斗争、政治价值分歧是社会的主流。这些都给外来势力的介入提供了机会:外人也加入美国的政治混战,拉一派打一派。

既然美国舆论场上永远是两派对骂、几派对骂,那么美国人永远都会怀疑、恐惧:混战中是不是自己方或对方渗透进来一个外国势力。你怎么知道对方是一个美国政敌,还是一个中国和俄罗斯的账号,或者干脆就是个机器人呢。这个问题是由美国政治、社会运行的特征决定的,无法根本消除。所以,中国即便什么都不做,也可能被美国怀疑。

现在许多研究企业治理和社会组织运行的人喜欢用“熵”的理论。美国这套体系其实就是“熵增”体系,越来越乱,先乱了自己,然后去乱别人。中国这套体系其实是“熵减”,努力维持自己的规则和秩序,过程中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但只要把自己稳住、搞好后,还能帮到别人,为世界提供稳定剂。

本文上下两篇,九个问题,合一万多字,到此也可以收笔了。

(全文结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