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行65岁退休,专家弄出了一个“低龄老人”的概念,鼓励60岁左右人士积极就业。
其实没必要整这么多词儿。大家都知道,延迟退休并不是因为60岁的老人年富力强、企业争抢,而仅仅是因为养老金入不敷出,得晚几年发了,这几年,您老得自己想辙刨食。
(资料图片)
现实是,不管你延退不延退,60岁都是职业生涯的末尾期了,除了极少数确有技术含金量的大拿之外,在职场上多数人都性价比极低了。工作上是可替代的,你没有年轻人干得快,也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加班,上司也不好加压力,属实是没必要了。如果能在体制内耗到退休,还算是很好的,工资照拿,活少干点,领导也不为难你。而在民营企业一旦离职,再就业难度极高。
今日有新闻称,58岁王叔毕业于清华大学,退休前在外资企业担任项目经理,算是既有学历又有履历的高级人才了,然而试图再就业时,无论管理岗、顾问岗、还是培训导师岗,连5000月薪的工作都找不到(北京商报)。
老清华尚且如此,所以列位不要乐观度太高。尤其是体制外就业的弟兄们,不论曾经多光鲜,到了60岁左右,基本是没戏了。很多大厂精英也都深知这一点,不管是P8、P9、P10,只要没进到董事会,不管当下多顺利,都得做好在50岁之前挣够钱退休的计划。事实上,一个民营企业副总裁、总监层级的同事,基本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当你悄然越过不惑之年时,已经非常不合群了。
而如果你连总监都没做到,那么35岁就是你的职场分水岭,收入将不会再随着跳槽而提升,并且再就业难度越来越大。35岁以上的人士,开始在职场上遭遇歧视,开始被HR问“能不能加班、能不能降薪、能不能适应企业文化”等令人尴尬的问题,已经头秃了一半的你,估计也没有很足的底气去回答了。“高龄青年”的处境,其实已经够艰难,将来又加上一批“低龄老人”,得有多卷。
所谓低龄老人,也就是在广场舞上还能挥洒出一些年轻,10年左右的好光景。过了70岁关口,基本也就淡出喧闹的江湖,开始奔走于各大医院,不是养病便是养生了。人生的黄昏并没有多久。60多岁,只是相对于每天两三钟头的广场舞,精力体力是足够的,全日制工作是已经不行了,连跳8小时舞,他也得死在广场上,更何况企业里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奋斗。
很多60岁的领导不愿退休,因为他的工作节奏是可以自己掌控的。坐在自己的大办公室里挨个听人汇报,其实已经算是养生,所以他们不累。但一般人是累的,写材料你得实实在在写一天,打螺丝你得实实在在打8个小时,要低头一直低头,要蹲着整天蹲着,没得调节的,45岁你就腰肌劳损颈椎头昏,这种日子恨不得50岁退休。
悲剧的是,现在经历35岁危机的这波人,也是赶上65岁退休的那波人,高龄青年和低龄老人,其实是同一批人。对不起,我们出生在人口高峰的年代,注定了这一命运。
一个养四个,看似压力大,其实也未必。关键还在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如果能站在科技和金融等产业链的顶端,利润极高,一个养十个也没问题。而如果下一代还在从事低端制造业,那就悲催了,一个养一个都难。
很多发达国家的福利水平是很高的,老人不用愁养老钱。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延迟退休,但是不用那么累那么卷,也算半养生了。而他们的劳动力是真短缺,所以但凡有肯干的都金贵,求职不难,钱也体面。但我们的劳动力市场,整个人口高峰出生的人群都是相对过剩的,就算想继续工作,也没有机会。除非到独生子女一代退休的那时候,才能出现绝对短缺。总之很难,因为生育结构的非自然突变,制造了很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