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少年夺话筒事件的发酵,一些奇谈怪论出笼了!
怪论一:都有理
(相关资料图)
都有理论认为:陈副教授说的是大实话,读书是为了赚钱嘛!难道有人不想赚钱?喝西北风去?
理由充分吧?表面上看,很公平,都有理嘛!事实上是用假公平掩盖事件的真要害——这是课堂,是教育场所,是在给青少年进行价值观的教育。陈副教授此时的身份是知名教师,又面对1000多名中学生。
可见,都有理论主要是为陈副教授辩护,说陈副教授有理。至于夺话筒少年嘛,都有理论认为:不好说他无理,只是太高大上。言外之意是说:青少年不懂事、幼稚,大道理可以当饭吃?赚到钱才是硬道理!娃儿长大了自然就理解了,等你活到四、五十岁看你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
怪论二:都无理
都无理论认为,陈副教授固然言辞不当,夺话筒少年的行为也不对。都无理论者实在找不到理由,就把他们自己曾吼着要打倒的师道尊严抬出来,斥责少年对教授无理,还要求少年道歉。都无理论者搜肠刮肚,居然把文革时的红卫兵小将都抬了出来,称夺话筒少年是“小将”,是文革作风。给一位少年扣帽子,看来是有些黔驴技穷了。
看当时的场景,陈副教授的插科打诨是不在少年的预设之内的,少年并非有准备的出风头,纯粹是被陈副教授的胡说八道给激怒了,是一种应激性反应。都无理论者还假惺惺地教导少年要冷静、可以事后反应嘛,何必当场顶撞老师呢?目无尊长嘛!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陈副教授已经丢掉了自尊,这一刻他哪里还能赢得学生们的尊重呢?都无理论还不忘记给这所中学抹上一把灰,说学校为啥事先不审稿?为啥老师们不反对。一所中学有权审查省级专家的稿子?学校老师倒可能像都无理论者要求少年的那样事后再去反映问题。成人和少年的差别就在这里,怎么能用成年人的成熟去要求少年呢?
我是教育工作者我深知一个道理:青少年对世界的理想主义想象必须保护。
人的成长是分阶段的,成人们习惯用成人的成熟(多半表现为圆滑、世故、油腻)来讥笑青少年的天真(主要表现就是理想主义和好奇心)。殊不知,如果一个民族的青少年都像成人一般的圆滑、事故、油腻,这个民族就离消失不远了!稍微了解一下历史就会发现,一些有创造力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终其一生都表现出一种少年般的天真。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尽量保持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此不惜和庸俗的市侩思想作斗争。都有理论和都无理论的一个共同的表现就是用市侩的标准去评价和指责夺话筒少年。
夺话筒少年的表现在市侩们的眼里就是过于天真、青涩、不谙世事,甚至说它粗鲁。在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看来他表现的正是青少年应有的可贵品质,我倒是期望庐江中学能很好地保护夺话筒少年的这种品质。当然,在保护的前提下教孩子注意一下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可以的(这需要通过班主任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但千万不要打击孩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更重要的是现场的同学们群起鼓掌支持夺话筒少年的行动,如果安徽教育行政部门处理不当,后果很严重!
当然,教育工作者不能只讲大道理,也要讲小道理。但讲道理的原则是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大道理融入小道理。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具体落实在一个一个的行动上就是小道理,学校学习结束后选择什么职业才能实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就是一个大道理中的小道理,选择对了,理想就转化为“为中华崛起而工作”,抱着这样的理想去工作鲜有不做出成绩来的。
成年人千万不要用自己的事故、圆滑、油腻去“教育”青少年,那不是帮他是毁了他。即便传授为人处世的经验,也要把目的弄正确,千万不要把青少年带歪了!陈副教授传授点“真经”的危害性就在把青少年带歪了!
我主张对夺话筒少年要表扬鼓励,对陈副教授要批评教育。但不主张开除陈副教授,他应该是可以被教育好的。我倒觉得,安徽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是不是正确、检讨自己工作是不是细致深入,检讨自己是不是存在官僚主义。对这件事的处理就是对安徽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全国教育行政部门的一次警示!我担心,教育行政部门被这类奇谈怪论带歪了。教育无小事,我们天天在抓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陈副教授的表现才是最大的师德师风问题,这种问题不抓彻底,贻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