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艺术生命
(资料图)
——序《笨狼的故事》珍藏版
文丨孙建江
认识汤素兰很早,超过三十年了。认识她时就叫她阿汤,这个称呼一直也叫到了现在。
三十年来,汤素兰为小读者创作了《红鞋子》《驴家族》《阁楼精灵》《奇迹花园》《奶奶星》《阿莲》《南村传奇》《犇向绿心》等大量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无疑要数《笨狼的故事》了。
说起汤素兰的《笨狼的故事》,我倒还真有不少故事可以说说。
三十多年前的1992年,印象中应该是下半年,我收到朋友寄来的一份信谊幼儿文学奖征稿启事,征稿启事是专门设计的,比较考究,我有点舍不得处理。不知为什么,马上就想到了阿汤,我就随手转寄给了她。那时,汤素兰刚研究生毕业,在湖南一家出版社工作,虽然零零星星有过一点创作,但总体来说还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本来这事也就随手转寄一下,过去了就过去了。可是,世上的很多事偏偏有“意外”。
1994年的某一天,阿汤忽然向我报喜,说她按照我转寄的信谊幼儿文学奖征稿启事上的地址投寄了一组系列童话(五个短篇),叫“笨狼的故事”,没想到竟然获奖了!她高兴,我也高兴,真是太奇妙了。其时,两岸开放交流刚开始,阿汤是个新人,初出茅庐,很多人根本不认识她。作品是否获奖,完全由作品本身说话。同年,这组获奖作品以《笨狼的故事》在台湾信谊基金出版社出版。
1996年,我策划了一套“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在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套以“幽默”为美学特质的原创儿童文学创作丛书。因此,在寻找丛书作者时还颇费了点思考。丛书收入的作品,每册均在十万字左右规模。没多久,丛书拟邀的大部分作者就位,既有老作家任溶溶、孙幼军,也有中年作家张之路、葛冰、高洪波、梅子涵、周锐、金曾豪等。我当时想,这套书应该有更年轻的作者加盟才完美。我马上又想到了阿汤,我邀她加盟,她说行吗?我说怎么不行,“笨狼”就行。我们讨论了全新“笨狼的故事”的整体构架、故事的内在逻辑关联和故事的推进节奏。后面的写作很顺利,阿汤很快完成了创作。这就是浙少社1998年出版的长篇系列《笨狼的故事》。本书出版后,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荣获众多奖项,比如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
但是,故事还没有完。
虽说《笨狼的故事》荣获了诸多奖项,业界有口皆碑。但市场反响,整体上说还是一般般,几万册销量而已。
世纪之交,我参与张罗中国版协少读工委儿童读物研究会工作。这个研究会的主体成员为全国少儿社文学编辑,大抵每两年举办一次研讨会。2001年研讨会,着重研讨进入WTO后中国少儿出版业面临的形势及对策。我、徐鲁、郁敬湘和汤素兰四人作会议主题发言。同时,我们还邀请了时任作家出版社一位副社长与会,专门给大家介绍引进成人文学畅销书的运作经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当时,不仅少儿出版界,整个中国出版界对畅销书的认识都还处于较为低级的认知阶段,不“谈‘畅’色变”已是谢天谢地了,人们对畅销书的评价远不如今天来得冷静和客观。
汤素兰的发言非常有意思,题目叫《儿童文学是否能畅销》。她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具权威性和足够知名度的儿童文学作家,能承担起创作儿童畅销书的重任”。我至今记得她当时的发言神情,她用了一个设问句式:儿童文学是否能畅销?她是在问自己?问出版社?还是在问市场?或者再进一步,她是在问——好的儿童文学、优秀的儿童文学、经典的儿童文学是否能畅销?可以说,这是那个特定年代的作家之问、编辑之问、出版社之问,是精准、传神、期盼之问。谁知,正是这位试着设问儿童文学是否能畅销的人,若干年后,自己成了超级畅销童书作家,作品一跃进入了百万级销量行列。而这部作品正是《笨狼的故事》。
迄今为止,汤素兰的“笨狼”系列,大抵说,前期由浙少社出版,后期由浙少社和湘少社共同出版。截至2021年底,仅浙少社1998年版《笨狼的故事》(单册)已第99次印刷,印数220余万册。据湘少社介绍,算上浙少社《笨狼的故事》及“笨狼”系列作品的销量,该社“笨狼”系列作品及其相关美绘本、漫画本、注音本的销售总量已超过1000万册。“笨狼”系列作品成了名副其实的超级畅销品牌。
历史有时真的很有趣,也很有意思。这些有趣和有意思的故事,竟然发生在同一本(系列)书和她的作者身上。倘时光倒退三十年,我和阿汤谁也不可能预知今天的情形。
《笨狼的故事》及其系列成了超级畅销品牌,我当然高兴。但说实话,我更关注作品本身。
回看畅销作品的历史,回看畅销作品的起起落落,无须说,作品畅销的原因有很多,有大环境,有小环境;有偶然,有必然。优秀作品、经典作品可以畅销,不优秀的作品、不经典的作品同样可以畅销。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但凡持久畅销的作品必定是优秀作品和经典作品。
从作品本身看,《笨狼的故事》大抵有以下一些特质。
人类情感的共通性。无论种族、地域、文化有多少差异,人类基本的欲望、渴求、认知、感受是共通的,对于诸如友谊、善良、同情、大方、坚强、奉献、乐观、积极向上等人类普遍性命题的基本价值评判是相同和相近的。真正的好作品、经典作品,必定内置了人类心灵共鸣的密码,必定包含、承载了人类情感的张力。简而言之,真正的好作品、经典作品,体现的是人类之真、人性之善、人生之美。我曾为汤素兰的一部作品写过一篇序言,序言篇名叫“经典意识和经典努力”,这个意思完全适于《笨狼的故事》。
精准的幼儿心理、幼儿行为、幼儿思维方式把握。这是儿童文学作品与成人文学作品最大的不同。儿童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对特定读者对象的精准把握,也就失去了进入特定读者对象的阅读前提。《笨狼的故事》的主体阅读对象为幼儿读者。也就是说,整个故事需在幼儿读者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前提下展开。在《笨狼的故事》中,每个故事都不长,每个故事讲一件事。这样的处理,照应了幼儿读者注意力比较分散、跳跃的特点。同时,这些故事又有一条主线,从始至终由笨狼贯穿其间。小故事相对独立,大故事又不散,幼儿思维方式中的不确定性有了线性引领。
浅显中巧寓深刻。这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与一般儿童文学作品重要的分野。单有浅显,没有思考,一般来说也不错,至少,作品有的放矢,是为特定读者创作的。而单有思考,没有浅显,无论这个思考多么深刻,多么独特,读者无法进入,最终都是无用功。“把家弄丢了”,讲述的是笨狼好心接纳被雨淋得透湿的老鼠,供它吃,供它睡。老鼠心安理得,竟然说这一切本来都是它的。笨狼很生气,却又无法证明自己是主人,只能向老鼠借牛奶、面包充饥,只能睡地板。第二天笨狼外出散步,老鼠把“笨狼寓”牌子换成了“老鼠寓”牌子,结果,笨狼找不到家了,“把家弄丢了”。其实,家并没有丢,家就在原处。但在这个有趣的“置换”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有与无,此与彼,幻与真,这又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
人物设置合理。主要人物笨狼,贯穿整个故事。次要人物聪明兔,始终陪伴笨狼左右。而且,重要的是笨狼的“笨”与聪明兔的“聪明”,相辅相成,形成鲜明对比。人物关系主线突出、简洁、明了。其他人物胖棕熊、笨狼爸爸、笨狼妈妈等,则视情节发展需要出现。适时、恰当、补空不缺位。笨狼的傻、善良、天真、乐于助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米尔恩的《小熊温尼·菩》。而形影不离、笑果连连的笨狼与聪明兔,又容易让人联想到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汤素兰作为一位儿童文学专业出身的作家,对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当然不陌生。从经典中汲取艺术滋养,从经典中寻找自我突破和超越。
是“当下”的,又不仅仅是“当下”的。在《笨狼的故事》中,很多故事人们都“似曾相识”,这个似曾相识是指,作品中的不少故事,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比如打扫卫生。老师让笨狼把草坪上的树叶打扫干净,笨狼倒好,捎带着把树上的树叶全部“打扫”干净了。比如学游泳。笨狼在自家的浴缸中憋气、比画,它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很快学会了游泳。结果进到真正的游泳池,身子直接沉到了水底。再有旅行、请客、上学、画画、历险、减肥……不一而足。但细细琢磨,这些“似曾相识”又有一些不同。《笨狼的故事》中,很少有“当下”的具体标志,像仅属于特定时期的喜好、用语、地标、符号等。这就巧妙避开了“即时性”对“普适性”可能的艺术掣肘。
……
笨狼从诞生到今天,三十年了。
三十年不算短,当然也不算长。
人的生命有限,作品的艺术生命久长。
好吧,如果可以,那我们再等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