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北京商报讯(记者 蔺雨葳)8月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热点问题主要涉及旅游出行、演出票务、教育培训、食品安全、家装建材等行业和领域。

具体来看,旅游出行投诉增长显著。今年上半年,消费者旅游出行需求得到集中释放。旅游出行涉及交通、住宿、餐饮、景点、导游、购物等多个环节,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酒店行业趁节假日大幅涨价,部分酒店或民宿将住宿价格调高数倍,部分酒店缺乏诚信单方违约或砍单等。

此外,网购演出票务也亟待规范。演唱会、音乐会、话剧等线下演出深受年轻消费者群体欢迎,年轻消费者普遍选择通过网上平台购买演出票务,网购演出票务行业投诉主要存在退票难成行业普遍问题、消费者网购演出门票遭遇“盲选”座位等现象。

中消协建议,相关演出票务平台和主办方应该站在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提高消费体验,比如在制定服务条款时,借鉴航空、铁路等其他服务行业的成熟做法,制定阶梯式退改规则,依据退票、改签时间不同实行阶梯化费率,基于公平原则合理制定退换票规则并向消费者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票前充分知情和主动确认。如果推出“不退不换”的门票,应当同时推出可退换门票,并且设置合理价格供消费者自主选择和公平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中消协还指出,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近年来成为不少商家宣传和营销渠道,该领域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短视频“低价引流”:部分经营者通过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超低价宣传广告,诱导消费者到店消费,随后以各种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并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等;直播间销售珠宝骗局屡现,如商家利用直播销售无法现场查看、消费者决策时间短等特点,刻意制造商品稀缺感和抢购紧迫感氛围,诱导消费者陷入“赌石”骗局,上当者多为中老年人。

另外,预付消费风险隐患难除。当前,预付式消费经营模式已经从最初的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逐步扩展并覆盖了几乎所有消费领域,此类消费模式吸纳的消费者资金量也在成倍增长,并成为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主要风险问题之一。

中消协指出,预付费领域存在办卡手续不规范等问题,如商家不签订正式合同、消费后不提供凭据或发票,发生纠纷后消费者举证困难;办卡后降低服务质量,如经营者单方更改服务内容或以各种理由不提供选定人员服务等;关门停业前促销,恶意骗取消费者预付资金,随后跑路失联,消费者预付款难以追回等问题。

对此中消协表示,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发卡行为的监管,设立经营者发售预付卡的资格审查、准入管理和资金监管制度,以及预付式消费经营者变更主体后债权债务清算、权利义务承受等信息的公示和告知制度,完善对经营者跑路失信惩戒机制,保护好消费者预付资金安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