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与外地网友互换特产的经历。有人称,自己在互换过程中被骗,用心准备的特产换回来一些不太好的东西。

上图为夏女士寄出的特产,下图为夏女士收到的特产。 图/受访者提供

新疆的夏女士告诉九派新闻,她最近与一位来自山东的网友约好互换特产。她给对方寄了10斤干果、奶酪等本地特产后,仅收到了几袋普通零食。心情恢复平静后,夏女士询问了对方,对方称之前被骗过,害怕再次上当受骗,愿意再重新认真准备特产。

夏女士称,一开始互换特产是奔着交朋友去的,觉得新疆特产特别好,想分享给大家。经历此事,她打算以后都不再换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太少了,能不换还是不要换。"

相较夏女士,四川泸州的胡女士的互换特产体验较好。她在社交媒体上传自家香肠腊肉的图片后,许多人联系她互换。从6月15日第一次互换特产到现在,她已和网友互换了十几次,还有不少人联系她购买香肠和腊肉。

上图为胡女士收到的特产,下图为胡女士寄出的特产。 图/受访者提供

"买的和换的大概已经约好了100多个人,现在已经没有香肠和腊肉了,有几个网友给我提前寄了,让我冬天做好再寄回去。"她说,特产互换是要看心意的。

北京市石景山区法院法官曾发布提醒:把食品作为礼物互寄存在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收到礼物的人可能因为食品不符合生产要求、安全标准等遭受身体上的伤害,而送礼物的人也可能因为没有尽到应尽的安全保障义务而承担对方的损失,本来的好意相送却演变成令人困扰的食品安全纠纷。所以,互寄礼物应当尽量选择安全、有保障的产品,食品类的礼物也应当做好寄出前的审查义务,才能确保对方收到的礼物是惊喜,而不是伤害。

想要通过网友互寄礼物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可以隐去楼号、单元、门牌号等具体地址,将收货地址扩大至小区或改为自提点,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较为敏感的个人信息。更加安全的方法是,通过代为支付的方法实现互寄礼物的目的,这样既避免了不法分子获取自己的重要信息,又能使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心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