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学会劳动的良好习惯,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新会区崖门镇三村小学陈素英

劳动素养是指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劳动教育活动中须重视对学生劳动思想的引导,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享受生活,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学会劳动的良好习惯,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劳动过程中享受快乐

学校的开心农场是学生的开心乐园,每学期,我根据季节和节气情况,制定班级的劳动耕作方案。如选择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分工安排工序和劳动时间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正是种植的好时候,在新学期开学,我们决定种玉米、节瓜、秋葵、花生。接下来每周的劳动课和每天的课间活动时间,老师就带领着学生们在农场上尽情地挥洒汗水,教他们分工合作,前期工作锄地、翻土、播种、浇水;中期浇水、除草、施肥、捉虫;后期继续浇水,直至收获成果。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全程参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观察与发现、收获等劳动实践,并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和渗透在劳动教育的点点滴滴中,在劳动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慢慢地懂得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珍惜和感恩;慢慢地懂得劳动创造了美,从而更加热爱劳动。

在收获成果和品尝成果时,我班的小梁同学自豪地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花生丰收的时候,我们在教室里煮花生,那香味飘满整个教室,全班同学一起品尝,感觉特别好吃,这是最快乐的事情!”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

上学期,学校分配给我们班六垄萝卜地。我们邀请了有经验的热心家长义工亲临指导,他们手把手地教同学们如何锄地、播种、浇水……同学们很认真地听讲,并且进行了实地操作,从开始的不会到后来的运作自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还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使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通过种萝卜的实践体验,我学会了种萝卜的一些要领:第一是要多浇水,早晚各浇水一次;第二是挖坑播种的时候不要太密;第三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萝卜苗长到手掌那么高的时候要进行挑坑,如果失坑了要及时补坑。”我班的小李同学说。由于同学们勤奋好学,勇于实践,管理有方,班里的萝卜茁壮成长,到最后获得了大丰收。我班也被学校评为种植萝卜的“能手班”。

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

根据学校要求,每个月各班进行一次清洁大扫除,包括教室、功能室和校园附属地等。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大扫除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场室和校园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大扫除可以带走教室和功能室内的垃圾和细菌,还给我们更加干净、整洁、健康的学习环境。学生明白了大扫除的意义后,就会积极投身到清洁卫生大扫除当中。学生根据老师分工安排,协同合作完成,通过打扫地面、洗擦地板、擦窗户、倒垃圾等亲身实践,从中感受劳动的辛苦,有助于他们逐渐养成讲卫生、不吐痰、不乱扔纸条的好习惯。学校开展大扫除活动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学生的自理能力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如学习用品的收拾、个人仪容仪表,以及卧室的清洁、整理和收纳等。作为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抓起。要与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孩子。从家庭实践开始,让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五年级的学生基本都拥有了自己的卧室,教师可每个月布置一次家庭卫生清洁的作业,要求学生每个月对自己的卧室进行整理和收纳,并完成卫生的清洁。家长负责监督、拍照上传作业。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养成勤劳、积极的品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提升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要常抓不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活动,真正地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