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可燕制作的“像型点心”。

郑可燕获奖留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岁的他,完成在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烹饪学业,成为一名中职毕业生;22岁的他,已在珠海餐饮行业打拼3年,是一名有口皆碑的厨师(点心师傅),这一年,他决定重返校园,成功考入江门市技师学院(高级部)烹饪专业;今年25岁的他,由于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屡获技能竞赛奖项,获得留校担任特聘顾问教师的机会……

他是郑可燕,一位年纪轻,却有着“非常规”技能成长经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去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健全教师标准体系,并要求各地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相关工作。郑可燕的案例给江门市技师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启示。

文/图 吕中言

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

揉面、擀皮、搓条……在郑可燕的一双巧手下,面团光滑、擀皮薄厚均匀、搓条粗细相当,这一套扎实稳健的点心制作基本功,成为他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斩获奖项的“独门秘籍”。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中式面点师赛项名厨组第一名、江门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粤菜师傅”中式面点赛项第一名……郑可燕在江门市技师学院学习期间,斩获的技能竞赛奖项超10个,同时获得了国家级奖学金。

“能屡次获奖,我并不觉得自己‘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比大部分选手多了3年的社会实践经验。”谈及获奖原因,郑可燕表现得十分谦虚。他同时也明确,社会实践是技能成才之路的重要部分。

在珠海完成中职阶段学业后,郑可燕先后在珠海3家星级酒店担任厨师,在他看来,这是一段珍贵的人生经历。因为在不同酒店的任职过程中,他都要适应不同的管理体系和出品标准,这一切,都成为倒逼他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顾客的口味在变化,要留住顾客的胃,作为厨师不能只埋头苦干,还要不断创新。“要跟上行业发展步伐,并非易事,渐渐地,我养成了习惯,会把同样的食材按照不同搭配、不同烹饪方法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口味,从而不断改进一道菜的味道。”郑可燕说。

厨师从来都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体力强度大,假期不能休息,还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但由于兴趣使然,郑可燕始终保持热爱,从未想过离开厨房。

“我打心眼里就喜欢倒腾美食,干了3年也没觉得烦,相反越干越喜欢钻研与挑战。”在郑可燕看来,想要在餐饮行业深耕下去,系统的理论知识必不可少,这是他相对欠缺的,因此在3年前,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重返校园,成功考入江门市技师学院(高级部),成为一名大龄新生。

成为更“完整”的烹饪技能人才

谈到在江门市技师学院的学习,郑可燕眼里满满都是收获。他介绍道,学院不会“闭门造车”,构建了非常完善的产教融合体系,除了开设系统的理论课程外,还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到企业交流实践、参加社会培训的机会,很多行业“大咖”也经常会到校交流,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他从专业的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郑可燕看来,学院里的很多老师都“身怀绝技”,有很丰富的专业实践和竞赛获奖经验。“时常看到老师们的竞赛获奖作品我都会由衷敬佩,因此我也下定决心要通过技能竞赛开阔眼界,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让大家看到我的实力。”郑可燕说。

在江门市技师学院专业教师的悉心教导下,以及完善的竞赛训练体系支持下,郑可燕一次又一次站上竞赛舞台,一路过关斩将,从市赛到粤港澳大湾区赛屡获第一。“我在入学时知道学院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教学策略,如今回过头看,更加坚信该策略是正确的,这让我成为一名更‘完整’的烹饪技能人才。”郑可燕说。

今年毕业之际,郑可燕获得了留校任教的机会,经过和学院沟通及个人综合考虑,他成为学院的特聘顾问教师,日常除了在本土餐饮单位工作外,他会承担教学任务,定期到学院授课。

郑可燕坚信,对于职业教育教师而言,理论水平和社会实践经验缺一不可。“短期内,我希望在授课的同时,兼顾社会实践,目标是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烹饪人才。”郑可燕说。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近年来,江门市技师学院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机遇,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全力打造一支育人有道、教学有法、科研有果、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郑可燕的专业成长经历十分特别,在我院教师队伍中,有这样经历的教师,他还是首位,这也给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新启示。未来,学院将进一步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校企相互赋能,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更多跟郑可燕一样同时拥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扎实理论水平以及优秀技能竞赛成绩的‘双师型’教师,推动学院教学水平踏上新台阶。”江门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戟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