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生在屋前种植的梨迎来了丰收。摄影|易永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易永艳)8月23日,走进铜鼓县三都镇西向村村民陈春生家的庭院,屋前数棵梨树迎来了丰收时刻,拳头大小的秋叶梨压弯了枝头。一旁的池塘内,鱼儿自在漫游。后院上百只家禽在围栏内争相抢食,清脆的啼鸣声不绝于耳。“小庭院也能发挥致富大作用。”陈春生介绍,他家利用庭院种植的梨今年预计产量3万公斤,产值30万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度将“庭院经济”写入其中,提出要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铜鼓县三都镇立足新发展理念,引导农民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空闲资源,因地制宜地打造小果园、小菜园、小养殖园等庭院种养产业,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设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一个发展思路 让闲置资源活起来

三都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全镇有28万多亩山林,但农田仅有1.4万亩。过去,村民世代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如何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是当地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不沿边,不靠海,交通闭塞,技术落后,但这里山林多,且富含硒元素。” 三都镇党委书记杨威介绍,经过调查研究,三都镇决定引导村民盘活闲置资源,向土地要效益。

三都镇有种植梨树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西向村村民吴长高承包了村集体撂荒的梨园,精心打理后,每亩收益近6000元。见此,近50户村民纷纷效仿,在房前屋后种上梨树。得益于这里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西向村产的梨个大脆甜,很受市场欢迎。

“在村民的庭院里种植梨树不占用耕地,不但盘活了闲置资源,还能助农增收,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为此,三都镇对从事梨产业的种植户给予奖补和技术扶持,并整合资金建成2000吨的冻库,指导西向富硒梨品牌创建和认证。“随着1000亩梨园的建成,村民们闲置的土地资源被盘活。今年,全镇预计梨产量10万公斤,产值100万元。” 杨威说。

一个增收渠道  让村民口袋鼓起来

近期,三都镇西向村的脱贫户汪章洪有点忙,他每天除了看管稻田,去山上放羊,还在驻村干部的建议下,把屋前闲置的池塘利用起来,养了100多只鸭子。“这些鸭子长到两斤多就能卖60元一只,每天还有鸭蛋可卖,预计一年能增收2万多元。”汪章洪笑着说,“这些土货根本不愁卖,在城里可走俏了。”

土货的走俏,源于产品的好品质,也得益于电商销售的助力。在西向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把电商直播间搬到村民的庭院里,帮助100多户村民销售土蜂蜜、大米、板栗等农产品。“2022年以来,已累计为村民直播带货58万余元,人均增收2000余元。”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派驻西向村第一书记杨建说。

在三都镇,小小的庭院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大舞台:有的发展蔬果工厂、手工作坊、非遗文创工坊等庭院加工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有的发展特色民宿、休闲农庄、采摘体验等庭院旅游产业,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有的发展电商售卖点、直播带货点、快递代办点等家庭服务产业,让土货走出大山……铜鼓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强说:“庭院经济改变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促进了灵活就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一道新风景  让村容村貌靓起来

“院前的泥巴路变水泥路,房前屋后还种上了花花草草,日子越过越美。”走进三都镇西向村村民李小菊家中,只见门口挂着“最美庭院”的牌子。花圃内的玫瑰花开得正艳,李小菊和母亲一边侍弄花草一边乐呵呵地说,“从城里来的游客很喜欢拍我家的院子,能被大家认可,我心里很高兴。”

三都镇地处贫困山区,过去,一些村民的卫生习惯较差。近年来,随着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村民口袋富了,美化庭院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如今,走在三都镇的乡间小道上,宛如走进一片美丽的花园。肆意绽放的马鞭草与黄墙红瓦的民房相映成趣,成群的蜻蜓在金黄的夕阳下翩翩起舞,路上时不时可以遇见干净整洁、美丽精致、独具特色的美丽庭院。

“2022年以来,三都镇围绕环境卫生清洁美、摆放有序整齐美、栽花植树绿化美、院落设计协调美、和谐共建家风美等方面评选‘最美庭院’,通过示范带动,引导村民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杨威介绍,“通过美丽庭院的建设,一些村民还发展出特色民宿、特色农家乐等业态,实现由‘美丽庭院’向‘美丽经济’的转变。”

编辑:曾宜奇

复审:任宇博

审签:邵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