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郁郁葱葱的田野上,满目苍翠。在高淳区固城街道漕塘村三祖自然村杨良金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内,220亩的水稻田里长势喜人,一只只稻田鸭穿梭其中,吃草、除螺、抑草,兢兢业业地当好稻田的“管家”,充满田间野趣。农场主人——54岁的杨良金正在一旁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扎根田野,将农业路子走到底

时间回溯到2016年,在蘑菇加工厂做机修工作的杨良金,看到家乡部分农田半荒半种,心中对家乡土地的浓厚情感迸发,杨良金毅然回乡创业。

返乡的杨良金一头扎进水稻种植领域,在这条路上,他没少吃苦头。回乡之初,在村委协助下,杨良金一家一户走访,承包160余亩土地,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增多至220亩。从种植小白到种粮大户,杨良金一路摸着石头过河,减产、干旱、虫害等困难统统遇到过。但他肯学肯干,积极参加街道农业部门组织的各类农技培训、高淳区举办的种植大户交流会等,不放过一丝学习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克服种种困难。回乡不久他就考取了大型拖拉机、收割机驾驶证、无人机操作证,耕田机、插秧机等大小农用机械,他都操作得游刃有余。

几年间,杨良金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刻苦学习育秧育种、插秧播种、追肥打药、农机使用、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各方面知识,农耕本领日益精进。“要做就要做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的涉及面非常广,多学习才能成长。”杨良金说。

科学种养,打响有机大米品牌

不搞直播、没有网店,仅靠口口相传杨良金就能把生产的大米卖得红火。

杨良金始终注重科学种田,生产的稻米口感好、品质佳。经过前期学习调研,他率先引进米质软、韧、香的“南粳46”优质稻种,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此外,他坚持科学种养,最初的两年,水稻收割后,杨良金种植紫云英改良土壤、肥田,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后采取“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将“农闲田”变“效益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

同时,积极探索生态种养模式,最初尝试采用“稻虾套养”模式,参考优秀经验后又学习稻鸭共养,最终打响“杨淳”牌有机大米品牌。现在,杨良金的农场每年产米15万斤左右,一上市就被各大超市、单位订购一空,每年能为家里增加20多万元的收入。

热心助人,带领乡亲共同进步

一路走来,杨良金结识了不少“新农人”伙伴,也得到了街道、乡亲的许多帮助,农场做得有声有色,他也毫不吝啬传授自己的经验。在他的示范带头下,村里越来越多乡亲改种“南粳46”。引进优质粮种,传授科学种田经验;稻苗发黄不知如何处理,他及时帮助村民查看,科学指导、按方施药,避免减产问题;稻田偏远约不到收割机,他开着自家的大型收割机加班加点帮助村民收割稻子……一件件小事,潜移默化中为杨良金树立起良好的口碑,让他在创业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回乡的这些年里,虽然黑了、瘦了,但杨良金享受着泥土的清香,沉醉于收获的满足,也看到了农村广阔天地的大有可为。如一粒种子般,杨良金把根深深扎入家乡的田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与家乡的人民一起,共同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田园画卷。

通讯员 孔令谦 石惠雯 徐薇

编辑: 胡明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