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的耕地面积放在全区,并不占优势。可灵武市的农业善于做精,也容易出彩。”灵武市农业农村局农经站副站长刘长青向记者介绍。
(相关资料图)
2023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50个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重点单位名单,灵武市成功入选,成为宁夏唯一入选的县(市)。
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以机械化为主的小型规模化农业,以自动化和信息化为主的自动化农业,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主的智慧化农业。农业从1.0时代到4.0时代解放的不仅仅是生产力,更是让农业向科技要效率、要效益。
用科技管控330亩无人农场
8月2日,在灵武市马家滩镇大羊其村,330亩的绿色先锋数字农业无人农场种植的“长优粒”水稻长势正旺。“这块无人农场,大概有20多天无人管理了,我们每天全凭这个智慧农业平台进行实时监测。”灵武市鑫旺社会化综合服务站相关负责人尹秀玲告诉记者。通过尹秀玲的介绍,从智慧农业平台上,记者看到虽然是无人农场,可这330亩水稻的长势良好,在极易发生病虫害的季节,水稻正在抽穗,稻叶呈绿油油的色泽,田间上空有许多蜻蜓飞舞……
灵武市鑫旺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平台远程观测无人农场水稻长势。
灵武市距离大羊其村有25公里的路程,用科技赋能“智慧农业”解放出来的不仅是人力,更是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号召,也提高了农民像科技“要钱”“要效率”的幸福指数。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尹秀玲用数据给出了答案。
耕种离不开平地。以平地为例,以前的平地技术靠激光,一块田高处与洼处的误差在5厘米左右。后来发展到卫星平地,一块地的高、洼差距缩小到2厘米,这样一来,水层误差减小了,就保证了出苗率;再来说说用科技计算出来的下种量:“传统人工下种,每亩地使用的种子量在50至60斤之间,而智慧播种,每亩地只需要30至35斤的种子。以每斤种子3.5元计算,每亩地节省种子钱就在70元左右。”尹秀玲说,农民种地,如果种子、肥料按照科学配比进行计算,不仅省钱、降低农田农残,丰收时一亩地多打60至100斤的粮食,里外里农民都是赚钱的。这就体现出了智慧农业的优势。
整合农机资源提高劳动效率
走进临河镇上桥村,林在村中,村景如画。每年这里的长枣吸都能引来全国各地的商贩,可对3700亩枣树进行田间管理也是件难事。
如今,村里成立了灵武市临河镇滨河长枣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王学林几乎成了“甩手掌柜”。以前的农民在农忙季节哪能穿得干净衣服,现在合作社购买了一批现代化农机,农民不费力气就将农活完成了。
种植大户杨占明种了16亩灵武长枣。过去他要给长枣施肥、喷药,杨占明驾驶一辆三轮车,喊上媳妇、儿子,一人喷药、一人收放软管,三个人一天能打7、8亩地。可自从合作社购买了8台迷雾机后,杨占明一个人一小时能喷洒10亩枣林。杨占明笑呵呵地说:“别看这迷雾机只能装800斤液体,它可比传统农机节省的多,12个喷头同时工作,走一遍就能将两旁的枣树全部喷洒完成,省时、省力、不费人。”
再回到灵武市临河镇滨河长枣专业合作社的智慧农业服务中心,大屏幕上赫然显示着杨占明所驾驶的迷雾机刚刚在田间行驶过的轨迹。“啥时候进行田间管理,农机使用的时长、行驶路线,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王学林说。
农民得到了科技的实惠
梧桐树乡紧靠黄河,这里的大米不仅口感好,亩产量依托黄河水的滋养也很稳定。
2021年,梧桐树乡梧桐树村成立智慧农业服务中心,将村上30多台闲置的农机整合起来,用于全村的农业服务。建成了最基层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发展模式。
梧桐树村党支部书记肖天奎介绍:“村上有16个生产小组,2022年,智慧农业服务中心托管了5个生产小组,对农田进行统一管理。”
托管之初,村上与农民签下合约:水稻田从种子费、播种、喷药、淌水、除草到收粮入仓,农民每亩地交750元即可,全程不用到田间劳作,且保证每亩交给农户的水稻产量不低于1100斤,如低于1100斤,村上将补齐差额部分,如产量高于1100斤,多出来的收入仍归农户所有。
梧桐树村托管的农田水稻长势良好。
从村部的智慧农业服务中心平台上可以看到,托管的农田上有红色的线圈。肖天奎介绍:“这是在农机在7月23号左右在田间劳作的痕迹。从画面上可以直观的看出,所托管的农田都已经完成了田间作业。也正是有了这个‘智慧大脑’,农民再也不用每家每户有人下地干活了。”
有没有农民对智慧农业的社会化托管模式进行质疑呢?
“咋没有呢?去年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肖天奎笑着娓娓道来。在去年收水稻前,习惯了传统种植种的杨忠泛起了嘀咕:“我种了一辈子地,水稻淌几次水,稻穗的抽穗率、产量大概多少,逃不过我的眼。服务中心用科技代替人力的种植方式,我觉得不可信。”杨忠对自己的经验坚信不疑,还没等收割,他就找了几次肖天奎,硬生生的将每亩1100斤产量的收入早早装到自己腰包。
可到了水稻收割时,杨忠傻了眼,被托管的农田,水稻亩产1300斤左右。其他村民喜笑颜开,只有杨忠溜了墙角。肖天奎猜出了杨忠的心思,将多出来的收入一并交到杨忠手中。“科技的力量,不是我们这些老百姓靠感觉能抵得上的。”杨忠惭愧地说。
灵武模式在探索中前行
刘长青介绍,农业是个大概念。灵武市目前依托智慧农业,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走出了“灵武模式”,还在摸索前行。“智慧农业包含的内容很多,不仅体现在农田种植方面,养殖、渔业、农机、农业电商等都会涉及其中。我们搭建服务平台、采集数据,就是要把这些方面链接起来,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沟通、指导、技术服务,更加方便农民向科技要效率、要收益。”
刘长青介绍宁夏灵武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数据采集平台。
今后,智慧农业将会如同“智慧大脑”一般,它也许会将传统农民转变成职业农民,而这个“智慧大脑”也将会融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发展理念。(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黄英 龚建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