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县里的服务团已经到地里‘把脉问诊’了!”在河北省磁县讲武城镇朝冠村麦田里,由“农机医生”“无人机驾驶员”“电管家”等多名农业机械技术人员组成的春管生产科技服务团,开始了一天的“套餐式”麦田服务。朝冠村种粮大户王振科听到这个消息,赶忙往自家麦田走去。

“如今咱农民搞农业生产,就怕缺技术。”看到专业技术服务团队,王振科发自内心地高兴。他说,有了这样的技术服务团队,现在“对夏粮丰收充满了希望”。

田埂边上,“农机医生”徐小丽正忙着给王振科的植保无人机做“体检”。只见她拿起遥控传感器,装好手机,打开控制App,植保无人机的各项基础数据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机臂有些松动,需要紧一紧。”徐小丽对植保无人机的各项数据了如指掌,她很快从众多数据中准确找出问题,然后一一进行调整。现在是植保无人机维修、保养的旺季,这段时间服务团“农机医生”的日程都排满了。

“查出了‘病因’,咱们就对症下‘药’。”无人机操作员王东东说,只需把调配好的叶面肥灌入药箱,通过手机设定好程序,然后无人机就会根据信号指示系统,按照规划路线准确完成业务喷洒,不仅喷洒迅速还很均匀,且不伤苗。趁着天气放晴,10台植保无人机飞入田间,开始播洒肥料。

“没错!用无人机喷洒,我家的地一会儿就喷完了。”王振科感触颇深。往年,王振科种植的1000亩小麦,都是雇人背着药箱喷洒,辛辛苦苦顶着烈日打,还会伤害到一部分麦苗。如今好了,之前存在的问题都得到解决。

只见在麦田的上方,就有一架植保无人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在距离麦田2-3米高处喷洒,随着下压风场精准地附着在小麦植株上,一小时就能完成200多亩的喷洒任务。

“现代农业样样离不开电,我们对线路设备做了全面检修。”随队而行的还有讲武城镇供电所“电管家”王志刚,他细心地检查变压器、配电箱等线路配套设施。

天气渐渐转暖,这样的场景在冀南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该县启动实施粮食生产“科技壮苗”行动,积极构建粮食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粮食生产科技专员队伍,以县乡农技人员为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涉农高校专家,组建粮食生产科技专员队伍,在县级成立科技服务团,在11个乡镇设立科技服务站,选派262个粮食生产科技专员,采取“1+N”包村联户制度,实行挂牌承诺服务,实现粮食生产科技专员村级全覆盖。组建13支春耕春灌保电服务小分队,共计232人次,开展了86次巡检。该服务团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全县农户提供粮食生产提供全程全链条技术指导“套餐式”服务。

据了解,该县是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之一,常年粮食种植面积53万余亩,粮食总产量21万吨以上,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8.74万亩,玉米面积29.78万亩。如今,全县农业机械保有量6.5万余台,农机总动力达到71.57万千瓦,新型播种机、耕作机、收获机及精量播种、施药施肥等农业机械化综合使用率达到86%以上。

作者:崔岩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