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3月16日,中国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水族馆发展论坛在安徽芜湖召开。会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表示:“水族馆是公众了解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窗口,要利用和发挥好水族馆有利条件,把他们建设成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科研基地、繁育保种基地和救护保育基地,推进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他说,水族馆的发展有效弥补了水生野生动物难以被人类了解、认知、关注、关爱的天然缺陷,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开辟了广阔前景。
论坛会场。
据统计,迄今全球已建成开放的水族馆约550家,全球每年参观的人数约为5亿多人次。我国水族馆行业发展也十分迅猛,经过90多年的发展,到2022年底,全国各类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展演展示的场馆超过300家。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水族馆超过200家,数量上已经是世界水族馆第一大国,年接受水族馆各类野生动物科普教育的公众近2亿人次。同时,水族馆具有先进的设备以及饲养技术熟练而精心的驯养团队、医疗兽医人才,能为物种救护保育提供良好的场所与保育治疗条件。尤其在近年来,我国水族馆在物种繁育保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海昌海洋公园旗下各馆、珠海长隆海洋王国、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底世界(湖南)有限公司等水族馆分别在海豚、虎鲸、海龟、海豹、白鲸等繁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致辞。
据介绍,水生野生动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水生野生动植物,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加之生存在江河湖泊海洋的水生野生动物比生存在森林草原湿地的陆生野生动物更隐蔽,显得神秘深奥,难被人类了解认知,以至于它们的生存状况、濒危程度难被人类把握。目前,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队伍和力量明显不足,物种栖息地破碎化、部分珍稀濒危物种自然种群急剧减少、经营利用活动有待进一步规范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在2021年国家新修订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988种类(980种、8类),8类细化为696种,共1676种,比修订前增加226.6%,其中,陆生野生动物686种,增加62%,水生野生动物302种类(294种、8类),共计990种,增加964.5%,增加速度远远高于陆生野生动物,达到15.5倍之多。同时,不少物种濒临灭绝,个别物种多年不见踪影,实际上长江白鱀豚、白鲟、鲥鱼已灭绝。
“水族馆是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场所和科研科普平台,要充分发挥利用好其优势,更加规范、主动、有效地开展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发布后,各水族馆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资源环境保护处处长娄巍立指出,推动长江珍稀濒危物种进入水族馆,是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有益尝试,也是引入社会技术开展珍稀濒危物种驯养繁育的积极探索。各水族馆作为公众了解水生野生动物的窗口,要积极配合属地水生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的监管,积极做好水生野生动植物科普教育,主动参与珍稀濒危物种人工保种和繁育,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本次论坛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濒危物种救护与繁育、水族馆行业发展趋势、水族场馆建设等议题做了35个精彩报告,报告围绕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繁育各类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突出进展和应用前景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论坛所有论文将全部收录论文集与读者见面,展区设置也为各水族馆和相关单位搭建了交流平台。”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围绕提升水生野生动物科研、科普基地功能与人工繁育、救护保育水平两大主题,倡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并参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论坛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主办、芜湖新华联大白鲸海洋公园承办,来自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水生生物保护区、水族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的3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