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实验室研究员蒋太交。受访者供图

“大力夯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基础,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让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加快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实验室研究员蒋太交表示,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广州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医疗器械、体外诊断领域产业基础雄厚,构建了以广州实验室为引领的多层次研发平台体系,形成了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全产业链生态布局,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蒋太交指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桎梏,一是产业政策不够硬,“放管服”力度不够。广州比较缺乏覆盖人才培养、创新研发、临床试验、注册审批、公共平台、示范应用等全产业链条的政策。

此外,蒋太交表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缺乏高水平成果转化机构和高层次成果转化人才。目前市场化运行的成果转化机构普遍功能较单一,真正“懂临床、能创新、识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供给明显不足。

蒋太交建议,一是鼓励头部机构发挥原始创新优势,打破体制机制藩篱。当下,广州集聚了广州实验室、中科院、知名高校和龙头企业等完善的创新体系,建议政府牵头成立“医工融合+产研融合+临床落地”的生物医药产业成果临床孵化服务平台,打破原有低效的体制机制藩篱,合理调配紧缺、高质量医疗和临床资源,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发展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产业园区管理团队,汇集“政策服务、融资对接、资源赋能、诉求流转”等要素,搭建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有效促进产业、研发、临床等方面的合作。建议产业园区能够给到企业一部分产权,保障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

三是构建专业化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培育高水平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立足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际,建立适合不同层次人员的梯级培训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职称评审体系,把成果转化人员纳入激励机制,设立成果转化的人才奖项。

四是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杠杆作用。建议鼓励更多政府引导基金对生物医药成果转化“投早”“投小”,风险共担;对于科研人员为转化职务科技成果而参与创办的企业,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能够降低科研人员承担的风险;对银行发放的符合规定条件和程序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加大风险补偿力度。

(责编:朴馨语、初梓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