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燕 扬州发布记者 薛舒文
3月的扬州,春意渐浓,生机盎然,莺飞草长。在京杭大运河河畔,数株嫩苗被企业代表、党员志愿者和小朋友们联手种下,扬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补植复绿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
企业违法排污,赔偿费用用于种植树苗,所植树林正式成为体验式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这是今年以来扬州生态环境部门累积绿色能量、守护绿色发展的务实之举。提升企业主体责任,增强公众对法律法规知晓度与参与度,多措并举,持续走好扬州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资料图片)
损害赔偿+补植复绿
在春季播撒一粒环保“种子”
“我公司在前一段时间对环保认识不足,出现了一点情况。为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我公司愿意承担因自身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开展‘补植复绿’异地替代修复工作。”11日一早,京杭大运河河畔,高邮一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上台介绍。
据悉,该公司因印刷工序挥发性有机废气未密闭收集处理被环保部门行政处罚后,鉴于企业违法行为持续时间短、及时整改,经评估、磋商,确定以“补植复绿”替代修复的方式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此次我们公司水污染事故,除了支付事故现场生态修复费用外,还将拿出部分赔偿款用于植树复绿。”在仪征市刘集镇白羊山生态红线区域内,另一家金属科技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两处植树现场,大家搬运树苗、挥锹铲土、扶树正苗、踩实坑位,场面热火朝天。“今后,我们将提高环保工作的意识,加大环保投资和改造力度,同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环境保护,真正构建优质的生态环境!”现场企业代表们连连表态。据悉,此次高邮企业共植刺杉200株,复绿面积10亩;仪征规划面积共100亩,第一期占地5亩,种植树木为榉木。
公众参与+“码”上宣传
厚植绿色,打造“体验式”教育基地
一番热火朝天的种植后,一株株嫩苗迎着太阳摇曳;往不远处眺望,大运河河面碧波荡漾,河水缓缓流淌,眼前一派水美岸绿的生态之景,赏心悦目。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意义在于让企业正确认识到环境有价、损害赔偿,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扬州市高邮生态环境局局长傅阳介绍,在京杭大运河河畔所种植的不仅是公益林,更将成为“体验式”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还会生成二维码,公众可以通过扫码了解公益林的基本情况,号召更多的人为生态环境做出努力。
“我们希望企业、志愿者、学生一起参与‘补植复绿’,也是公众提升对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知晓度、参与度,形成全社会生态环境共治共建共享氛围。”傅阳表示。
美丽扬州,只此青绿。扬州将持续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以法治之力守护绿水青山,厚植“好地方”绿色发展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