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历史如棋谱揭示帝王将相的生存博弈与宦海风波俯瞰从商到清的中国政治兴衰慈安之死
两宫太后垂帘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慈安与慈禧并没有爆发宫廷斗争,关系甚至可以用“好”来形容。慈安在世时,慈禧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深知自己是妃子出身,与先帝的正宫娘娘慈安不能相提并论,所以后人眼中那个专横跋扈的西太后,在慈安面前处处小心、事事恭谨。凡是朝廷大事需要决断,慈禧一定会先征求慈安的意见,或与慈安耐心商量,向大臣宣布时也必称二人意见一致。慈禧平时叫慈安姐姐,有好吃的东西都要专门备上一份,派贴身太监送到钟粹宫慈安住处。
慈安与慈禧共理朝政,从公元1861年算起长达20年。20年里,二人只在三件事上闹出了公开化的矛盾。第一件事是著名的安德海案。公元1869年8月,慈禧宠爱的太监安德海在山东济南被巡抚丁宝桢以“矫旨出都”“招摇煽惑”为由处死,这份杀安德海的上谕由慈安决定发布。安德海的得宠不是偶然。在两宫垂帘的制度安排下,两宫太后要与臣子沟通,碍于男女大防,只能依靠太监内侍从中传话,无形之中提升了太监的地位。
安德海入宫时就跟着慈禧,在八大臣飞扬跋扈的时候经常在慈禧面前表忠心,慈禧很喜欢他。安德海在宫内因此一贯招摇,不料这次在山东济南被抓。丁宝桢的奏折抵至北京时,慈禧非常震惊,与慈安一同召集军机大臣奕䜣等商议对策,结果奕䜣、文祥、李鸿藻等人都主张严惩。这次,慈安也与他们意见一致。最终的结果是安德海与党羽20余人悉数被杀。慈安此举,很有可能是对慈禧专断已久的不满,借着恭亲王和丁宝桢的势头,给了慈禧当头一棒。
第二件事,往大了说涉及母亲的尊严,往小了说是对孩子陪伴不足的问题。同治帝载淳继位时很小,与和顺温柔的慈安比较亲近,与忙于政务、强势精明的慈禧比较疏远。慈禧很不高兴。这又导致了第三件事,即载淳的皇后人选问题。载淳不喜欢亲妈慈禧相中的女子,反而选中了慈安相好的阿鲁特氏为皇后。这件事导致慈禧的不满公开化,连宫廷外都有很多人传言慈禧与慈安不和。这些不胫而走的流言很快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初,慈禧得了重病,卧病在床,慈安垂帘听政。这段时间,慈禧很少露面。第二年初春,慈安“感寒停饮,偶尔违和”,身体不大舒服,症状实在轻微,没有引起重视,不料在第二天夜里突然去世,年仅45岁。臣子们只听说宫中太后去世,想当然以为是重症卧床已久的慈禧,没想到是慈安,众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传闻随之而起。
清末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称,当天慈安在钟粹宫观赏金鱼,慈禧的贴身太监送来牛奶饼之类的点心,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不料,慈安吃后很快就传太医急救,当晚就去世了。但恽毓鼎的这本《崇陵传信录》写于宣统年间,距离事件发生已经过去30年,名为“传信”,但可信度显然值得怀疑,更何况他写慈禧早年的事大多不靠谱。
恽毓鼎写到慈安与慈禧的事情,一贯是骂慈禧。比如他说,当年咸丰帝临终时,留下一份保密的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但老实人慈安却将此事告诉慈禧,还当着慈禧的面,将此遗诏烧掉。慈禧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心,遂借向慈安进献点心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
这是先帝的密诏啊,恽毓鼎都能知道具体内容,他这话有几分真?要知道,慈安去世时,恽毓鼎连举人都没考中,省城都没去过几回,他上哪儿打听宫城中的秘史?
文章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历史的棋局》编辑:刘雨萱校对:崔晨审核:霍伟民